宋朝时期的孩子们是如何过儿童节的呢?
“六一”儿童节刚过去没多久!不过最开心的应该是还是过节的“正主”小朋友们,应该都收到了不少礼物吧!
虽说“六一国际儿童节”是1949年才正式确立的,但你可知道,其实早在1000年前,中国的孩子们就有了自己的“儿童节”吗?
宋朝的”儿童节“
前一阵描写宋仁宗时期生活的《清平乐》热映,很是劲刮了一阵“宋风”。要说到这宋朝,还真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和审美的一座高峰。经济发达,文风昌盛,小朋友们也拥有自己的狂欢“节日”。
宋朝的金盈之在《醉翁谈录》中有这样的记载:“京师是日(乞巧节)多博泥孩儿,端正细腻,京语谓之‘摩喉罗’。小大不一,价亦不廉。或加饰以男女衣服,有及于华奢者,南人目为巧儿。”
没错,宋代小朋友们狂欢的日子就是七夕了!七夕在现代都被当成“情人节”过,其实在古代,七夕是姐妹闺蜜“乞巧”聚会,以及小朋友们让家长“买买买”的日子——七夕又有“小儿节”之称,这一天堪称宋朝“玩具总动员”的日子,各种新奇有趣的玩具都会在这一天上市。
像前面提到的“摩喉罗”(也有“摩侯罗”“磨喝乐”的叫法)就是一种泥娃娃,这种小泥人据说原本是供奉牛郎、织女用,后来就演化成小朋友们人手一个的玩具了。
《西湖繁胜录》有云:“(七夕,杭州)御街扑卖‘摩侯罗’,多着乾红背心、系青纱裙儿。亦有著背儿、戴帽儿者。”看起来,这千年前的泥娃娃还做得挺惟妙惟肖。
一个时代的文明和经济发展程度,往往体现在衣食住行的细节之处,正所谓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虽然从考古的角度看,远在商周时期,那时的孩子们就有了自己的玩物——比如二里岗遗址出土文物中的商代的陶虎、陶羊、陶龟、陶鱼等。到了东汉,儿童玩具的门类更多——“或作泥车、瓦狗、马骑、倡排,诸戏弄小儿之具,以巧诈”(东汉王符《潜夫论·浮侈》),但要说玩具作为一种普通的商品大量出现,却是在宋朝。
宋朝玩具种类繁多,玩具市场成熟,在《东京梦华录》《梦粱录》《武林旧事》《都城纪胜》等中都有很多记录。而更关键的是,宋朝人对儿童玩具的认识,显然比汉朝又更进了一步,宋朝人不再认为这是“无用而有害”的玩物,而将其视作日常的家庭器物,这无疑是天下广大孩子们的福音——终于可以光明正大要求买玩具了!
宋代文风昌盛,大文豪辈出,绘画高手也是层出不穷。画家们所做的“婴戏图”和“货郎图”,能让我们我们近距离观察宋朝小朋友的玩具。
婴戏图是中国人物画的一种,即描绘儿童游戏时的画作,又称“戏婴图”,是中国人物画的一种,以表现童真为主要目的,画面丰富,形态有趣,宋代更是婴戏图的黄金时期。
而“货郎图”里的货郎或许是沾了孩子们的光才进入画家们的视野,这货郎就是电视剧里常看到的挑着担子,装上针头线脑日用百货,摇着拨浪鼓走街串巷的小商贩。
宋之前的画作中几乎没有出现过货郎的身影,而在宋代,货郎行业高度发达,小朋友们看到他们也是笑得合不拢嘴,因为在货郎的担子里,就有他们的心头好啊!
这一千年前的小孩子,在玩具店前也是走不动路的——看看宋朝李嵩画的这幅《市担婴戏图》,感觉有个小朋友马上就要爬上货郎的玩具山了……
而我们也可以从画中细细分辨一下宋朝玩具商的经营品类——“可辨识者有如下诸种:小鸟、鸟笼、拨浪鼓、小竹篓、香包、不倒翁、泥人、小炉灶、小壶、小罐、小瓶、小碗、六角风车、雉鸡翎、小鼓、纸旗、小花篮、小笊篱、竹笛、竹箫、铃铛、八卦盘、六环刀、竹蛇、面具、小灯笼、鸟形风筝、瓦片风筝、风筝桄、小竹椅、拍板、长柄棒槌、单柄小瓶、噗噗噔等等”,这还是真是不少!
在画《婴戏图》的宋朝画家中, 李嵩和 苏汉臣是最出名的两位。
李嵩少时做过木工,其后成为画院画师李从训的养子,自己也走上了职业画师的道路,他以反映百姓生活的风俗画见长,尤其是儿童画,更是一绝。
李嵩画过的最为有名的画作,莫过于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骷髅幻戏图》,表现的是宋代的木偶表演(也有人表示其背后隐藏着不易被人理解的深刻寓意),不过仅从画面上看的话,这宋朝的孩子胆子还真大……
在李嵩的《观灯图》上,能看到孩子们玩儿的一个精致的小象玩具。而画面右上角的小朋友拿着的则是花灯,这是元宵节最受欢迎的儿童玩具,画面上有一只兔儿灯,一只瓜形灯,旁边桌上还有一只走马灯。
北宋时东京汴梁商业发达,到了南宋,杭州的玩具市场兴盛程度也不遑多让,《武林旧事》《梦粱录》《西湖繁胜录》里,就记载了一大堆玩具——
“选官图、檐前乐、粘竿、风幡、绢孩儿、符袋儿、弹弓、箭翎、鹁鸽铃、风筝、象棋、竹猫儿、行娇惜、宜娘子、秋千稠糖、葫芦、火斋郎果子、吹糖、糕粉孩儿鸟兽、像生花朵、黄胖儿、麻婆子、桥儿、棒槌儿、影戏线索、傀儡儿、杖头傀儡、宜男竹作、锡小筵席、杂彩旗儿、单皮鼓、大小采莲船、番鼓儿、大扁鼓、道扇儿、耍三郎、花篮儿、一竹竿、竹马儿、小龙船、糖狮儿、打马图、闹竹竿……”
玩得到底有多high?那就要看看上文提到的另一位“婴戏图”大家苏汉臣了。
苏汉臣生活在两宋之交,北宋末年时就供职于内廷画院,北宋灭亡后又进入了南宋内廷画院,是位资深画家。他的作品多为人物画,尤其是儿童题材更是其拿手好戏。
这幅相传为苏汉臣所画的《五瑞图》,就是五个宋朝“熊孩子”戴着面具,煞有介事地模仿傩戏(常见于除夕,东坡有诗云:“爆竹惊邻鬼,驱傩逐小儿”)的场景,画面里4个“捉鬼大师”正在捉拿一个“小鬼”,那叫一个热闹非凡。
苏汉臣所画的另一幅作品《秋庭戏婴图》,表现了2位孩童在秋天的庭院里玩耍,里面非常清楚地展现了宋代孩子们的玩物——小姐弟趴在圆墩上玩“推枣磨”。而旁边另一个圆墩上则堆放着人马转轮、八宝纹纸格、玳瑁盘、小陀螺、红色佛塔、棋盒。地上还散落了一对小铙钹。
山亭儿:泥制风景建筑等小玩具的统称;黄胖:泥娃娃;鸭卵、鸡雏:泥制小鸡小鸭;打娇惜:古代小孩儿玩的陀螺
琉璃壶养小鱼: “映光鱼隐见”(宋,范成大),“琉璃壶瓶贮水养鱼,以灯映之”。
另一幅相传也为苏汉臣所作的《婴戏图》,图下方的两个小孩子在玩的就是“打娇惜”(玩陀螺),而床榻上的三位则在观赏瓶中的小鱼儿……
结语
有宋一代,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就连儿童玩具也是空前丰富,制作精良。宋人善于创造财富,也善于享受生活,及至懵懂孩童,也能拥有这让人眼花缭乱的玩具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