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匠人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竟是因过家家才有此成就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的成就,而其中活字印刷术更是方便了各类书籍文字的印刷出版,极大的便利了其中的工艺程序,而究竟在历史上关于他的发明者毕升,又有着怎样的记录呢?究竟他又是在怎样的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了活字印刷术的灵感?而活字印刷术对于当时以及现在又有怎样的意义呢?就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走进毕升的一生,去了解活字印刷术的诞生及其应用,去更深地了解那段让人自豪的历史!
我们如今的各类书籍的印刷离不开印刷术,可当我们享受这些优秀书籍的精彩内容时,也不要忘了多了解一下印刷术是如何诞生,如何运用的。最早人们都是在竹简上写字的,后来就开始慢慢出现了印刷,但是最早的印刷是把图案和文字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也称雕版印刷术,这便是最早的印刷术。
历史上关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升的记载十分得有限,只有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提及到毕升以及他的活字印刷术,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其他的记载了。在《梦溪笔谈》一书中,沈括只说毕升是一介布衣,什么叫布衣呢,就是一般老百姓,但是对于他的职业,沈括便没有多说,不过我们通过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可以发现,他应该是一位从事印刷工作的人,因为只有熟悉或者精通雕版技术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由于毕升长期从事雕版工作,所以发现了雕版技术的缺点,就是每刻一本书,就需要重新雕刻一次版,不但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而且也加大了印刷的成本,于是为了减少印刷的工程量,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当采用了活字印刷后,印刷工人便只需要雕刻一幅活字,就可以印刷任何的书籍,并且活字可以反复使用,尽管在制作活字的时候会耗费时间精力以及财力,但是却极大的方便了今后的书籍排版,于是,在毕升的首先使用下,活字印刷术得到推广和广泛使用,成为我们国家的四大发明之一!
这里小编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活字印刷术的方法,这个方法是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和毕升一起记录先来的,而这个记录也是对中国印刷术以及后世研究起到了极重要的作用。首先毕升是用胶泥做好一个个规格一模一样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凸起的高度和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再用火烧制,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之后再将印刷所需的活字放进制版用的框内,排满一框就是一版,再用火烘烤,等活字上的药剂(由松香、蜡和纸灰组成)稍微融化,再用一块平板把字压平,等药剂凝固就成为了版型,就可以运用到印刷中了。
当时毕升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发明的印刷术介绍给他的师弟们,师弟们都对他表示赞叹不已,其中一位师弟问他是怎么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的,毕升笑笑说:“是我两个儿子教我的!”师弟们就更不解了,小孩子只会过家家。而毕升却说:“就是靠这过家家我!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孩子在玩过家家,用泥做成了锅碗桌椅等物件,并且随心地摆放这些东西,当时我就想,我为什么不也来玩这过家家,用泥雕刻单字印章,再随意排列,排成文章呢。这不正是孩子们教我的吗?”听过,师弟们都赞扬毕升的细心得以发明出这么便捷的印刷术!
其实毕升在古代来说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小人物,发明出了造福后世的活字印刷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而且,我们国家在这项成就上比西方早了四百多年,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其实毕升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大国工匠,正是他那种对工作负责,一生只专心做好一件事的工匠精神,让我们不禁对他心生敬意,而我们每一个人也应该向毕升学习,专心做好本职工作,为国贡献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