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四个致命的问题:导致南明根本抵抗不了清朝的南下
文|米君,专栏原创作者、自由撰稿人未经授权请勿复制粘贴和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历史上偏安一隅的例子有很多。比如五胡乱华之后的东晋,三国时期的东吴与蜀汉,靖康之变后的南宋。但南明的局势和上述这几个都有很大的不同。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随后清兵入关,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此时淮河以南名义上仍属明朝。同年福王朱由崧监国南京,之后称帝,改元弘光。这就是南明的开始。
李定国有人问,南明又李定国这样的名将,又有史可法这样的忠臣,怎么就不发偏安一隅?但客观地说,南明有史可法和李定国是不可能抵抗清朝南下的。具体原因有这些:一、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内斗不止二、没有一个贤明的君主三、没有能总揽大局的将领和大臣四、面临的局势更严峻我们来逐个分析南明的复杂局势。首先说: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内斗不止南明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权,而是很多不合法的政权组成的。东晋能够偏安一隅,是因为五胡乱华的时候,西晋王室被一窝端,而南宋也是如此。司马睿作为皇子可以在大家族王导的扶持下建立统一的政权。而宋高宗赵构也是如此,赵宋就剩他一个皇子,他名正言顺地可以登基为皇帝,没有人反对。虽然事实证明,赵构无能,但是再无能也比丢了国家的朱由检强一百倍。
南明就不行。崇祯皇帝是明朝灭亡的第一罪人。崇祯有17年的时间去修复千疮百孔的大明帝国。但是这17年里,明朝非但没有好转,还走向了彻底灭亡。17年换了几十个内阁首辅大臣,也就是“宰相”。自古以来,连线作战都是兵家大忌,“攘外必先安内”,但是崇祯同时对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和后金皇太极开战,使得民不聊生。此外他把袁崇焕、洪承畴等一流的统帅或处死获因为不懂军事而把他们送上绝路。
《碧血剑》中的崇祯帝而更悲哀的是,他在临死那一刻,竟然没有为大明朝确立一个合法的继承人。这是南明的几个小朝廷灭亡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国本之争”。福王朱由崧是一个继位的,史称弘光帝,但钱谦益等东林党人却想支持朱常淓,朱由崧虽然赢了,但付出了很大代价。弘光朝只存在一年,就被多尔衮灭了。弘光朝覆灭后,南明依然没有一致对外。先后有杭州的潞王朱常淓(1645年)、应天的伪太子王之明(1645年)、抚州的益王朱慈炲(1645年)、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1645年)以及朱由榔永历等,只知道内斗,而不知道团结起来对抗清廷。隆武帝阵亡后,桂王朱由榔和唐王朱聿鐭又互相攻伐,唐王最后自缢,而朱由榔也被吴三桂处死。永历十六年(1662年)6月,朱由榔在昆明被“大汉奸”吴三桂绞死,南明彻底灭亡。其次,没有一个贤明的君主弘光皇帝在位只有一年,面对清兵即将南下,不知道收拾山河,却宠信奸臣马士英,只知道和女人胡闹,焉能不亡国?历史作家蔡东藩评价他:“这位弘光皇帝,偏信马士英,一切政务,全然不管,专在女色上用心。”此后的朱常淓、益王朱慈炲、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以及朱由榔永历全都是昏庸之辈。李定国是南明最后的希望,但是大战在即,他的君主朱由榔却临战逃跑,真是令人失望至极。
如果南明的皇帝有他的敌人皇太极一半的雄心壮志和英明,也能和赵构一样偏安一隅。可惜英明神武的朱元璋最后的后代竟然一群猪猪狗狗。三、没有力挽狂澜的将领和大臣南明的灭亡,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一点,那就是没有一个能够力挽狂澜的“巨人”。317年西晋灭亡,是王导扶持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了东晋,保存了汉家衣冠,王导就是东晋建立的第一功臣。南宋能够守住半壁江山是因为有岳飞、韩世忠等“中兴四将”。而这些,南明一个也没有,既没有一个能纵览全局的“宰相”,也没有一个能够击溃清军的天才将领。所谓的忠臣史可法实际上并不是一个能力挽狂澜的人。南明朝廷中,军力最强的是李定国和郑成功。
精忠岳飞李定国虽然指挥能力一流,但是毕竟是从农民将领张献忠的养子,不能统帅全军,郑成功海战能力一流,但是陆战就不行。没有大将,南明并不是多尔衮南下的对手。反观清朝,多尔衮和弟弟多铎是一流战将,而降将吴三桂等更是一路南下锐不可当。所以,南明失败是迟早的问题。四、南明面临的局势更严峻南明面临的局势更复杂。东晋面临的局面是北方的五胡乱华,北方虽乱,但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权,所以东晋有时间稳住政权;南宋也是如此,金国虽然亡了北宋,但金国才建立没几年,无论是国力还是军力都不足以吞下南宋,所以形成对峙局面。而南明不同。南明内部没有一个英明的君主和团队,外部的清朝从君主到大臣,再到国力都非常的强大。
因为当时皇太极建立的清朝从政治制度上是一个封建国家,国力很强大,皇太极整合了满族和蒙古族以及辽东汉人,满清当时的人口也有数百万之中,皇太极、摄政王多尔衮再到顺治都是英明的君主,他们对中国的历史非常熟悉,文化程度很高,而大臣方面有范文程、洪承畴等一流汉人谋士,武将方面更是名将如云,再加上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孔有德等明朝叛徒,如虎添翼。南明是一段无奈的历史顾城先生的《南明史·序论》说:“南明所以称之为南明,是因为以崇祯皇帝朱由检为首的在北京的明朝廷业已覆亡,这段时期的战斗主要在南方展开,又是在复兴明朝的旗帜下进行,而弘光、隆武、鲁监国、永历朝廷都是在南方建立的。”但无疑,南明也属于明朝历史的一部分,只是这结局太过凄惨。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缅甸王莽白害怕清朝会攻击缅甸,因此主动将永历帝送给吴三桂。次年,永历帝在昆明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南明政权彻底灭亡。永历三十七年(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抗清英雄郑成功之孙、延平王郑克塽(韦小宝的情敌)降清,清军占领台湾。
从1644年至1661年,南明只存在了17年。而如果加上郑成功的明郑小朝廷,南明只存在了39年。清朝入关对于大多数汉族人来说是段惨痛的历史。剃发易服、历经康雍乾三朝近130年的文字狱、闭关锁国都是对中国人来说非常痛苦的记忆。但是,公允地说,明朝末年的大明帝国已经腐烂到了极点,迟早是要亡的,他值得被留恋。但是,清朝入关确实破坏了传统意义上的华夏文化。正可谓:死去无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