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古代神话还是真实历史?
《山海经》,这是一本令人惊叹的书。它是中国文化史上最早的地理志和神话传说集合体,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它记录了古代社会的地理形态、资源分布、民族风俗、神灵崇拜、异兽奇观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展现了古人对世界的认知和想象。
然而,《山海经》究竟是一本神话书,还是一本历史书?它所描述的东西,是古人虚构出来的,还是真实存在过的?这是一个困扰了无数学者和读者的问题。有人认为,《山海经》就是一个典型的东方奇幻小说,其中的描写是古人想象力的结晶。有人则认为,《山海经》中所描述的,可能是一个目前已经失落的史前世界,其中所记载的东西,都曾经是史前时期真实存在过的。
那么,《山海经》到底是真是假呢?我们是否能够从现代科学和考古的角度,来验证《山海经》中的一些记载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
首先,我们要知道,《山海经》并不是一次成书,而是由多个部分组成。其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就是《连山经》和《大荒经》。这两个部分,其实是古代易学史和文化史的真实记录。“我们的目的,是要把《山海经》说成是《连山易》,把《大荒经》说成是《归藏易》。” “自古相传,易经有三种。一种叫做连山易,一种叫做归藏易,一种叫做周易。”
《连山易》和《归藏易》,分别对应了三皇五帝时期的两种易学方法。三皇指天皇伏羲,人皇神农,地皇黄帝。“天皇,指的是发现易道、为我们创造了易经的人物,指的是伏羲;人皇,指的是应用山川地理阴阳能量,应用易经方法,为中华民族繁荣人口的人物,指的是将伏羲易经推演到《连山易》,为中华民族确立龙文化的人物,指的是神农;地皇,指的是实行大地开发,农业开发的人物,指的是将伏羲易经推演到《归藏易》,为中华民族确立葬俗礼仪的人物,指的是黄帝。”
《连山易》和《归藏易》,不仅是易学方法,也是祭祀方法。古代的占卜,不仅仅是占卜之后,知道吉凶之后就结束了,还有着一个重要的祭祀环节。占卜之后如何祭祀?祭祀谁?去什么地儿祭祀?用什么礼仪、礼数、礼品祭祀?这在我们今天还能够看到的《周易》中是没有的。《周易》中没有明显的祭祀内容,只有占卜内容。那么,是不是《连山易》和《归藏易》中,有关于祭祀部分的内容呢?
答案是肯定的。《连山经》中记载了各种山川地理和龙文化,《大荒经》中记载了各种葬俗礼仪。这些都是古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敬畏和尊重,也是古人对生命和死亡的理解和探索。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深刻的文化真谛。
其次,我们要知道,《山海经》中的地理、动物等记载与现实有很多吻合之处,证明了古人对世界的认知和探索。例如,《山海经》中记载了琅琊台、会稽山等真实存在的地理位置,《山海经》中记载了当康、鹿蜀、文鳐、食铁兽等真实存在的动物。这些都说明,《山海经》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真实可信的。
更令人惊奇的是,《山海经》中还有一些看似荒诞不经的记载,竟然也与现代科学和考古发现相符合。例如,《山海经》中记载了归墟和昆仑山。归墟,在《山海经》中表示世界尽头的死亡之国,是渤海东边的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河,所有的水都会流入这个河中。“这个描述,与马里亚纳海沟的相似度至少达到了90%。那么马里亚纳海沟,会不会是传说中的归墟呢?”
昆仑山,在《山海经》中表示天帝居住之地,也是西王母政权所在。“而呼声最高的应当是在埃及地区。因为据说在昆仑山上住着西王母,而且“周穆天子曾经亲自去拜见过西王母”这件事,已经被证实了”。这些都反映了古人对外国文化的接触和影响。
综上所述,《山海经》并不是一本完全虚构的书,而是一本包含了古代易学史和文化史真实记录以及古人对世界认知和想象结合的书。它既有历史价值,也有文学价值。它既有科学性,也有艺术性。它既有中国特色,也有世界意义。它是一本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