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穿的经典时尚款,居然来自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瘟疫
氧叔告诉你人类史上最大瘟疫为什么能推动时尚业繁荣!
当我们在浏览欧洲中世纪的图片时,一定会注意到手持拐杖戴着类似巨大的鸟嘴面具的人,这些人其实是中世纪的瘟疫医生,鸟嘴面具也相当于现在防护面具的雏形。
鸟嘴医生,又名瘟疫医生,英文名The Plague Doctor
说起鸟嘴面具就不得不提到曾让欧洲人口锐减一半的鼠疫(又称黑死病),这场瘟疫不仅仅带来灾难,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类进步,氧叔今天就来讲讲西欧中世纪死亡阴影下的奢华与繁荣。
鸟嘴面具的前世今生
鸟嘴面具是十七世纪路易十三的宫廷医生发明的,又叫瘟疫医生面具。
他们穿着厚重大衣、皮手套、头戴镶有护目镜的鸟嘴面具和宽檐帽,面具前端的鸟喙里放有棉花、香料和草药,用来防止病菌入侵。有时鸟嘴的前端还会装上白银,因为白银可以测出毒物,所以也被视为具有消毒效果。
早期的鸟嘴面具
手杖也是“实用”和“象征”两栖使用:看病时可以用手杖挑起病人衣物避免接触,死马当活马医的时候还能抽打病人以求赶走病魔。
但是这样的防护没有起到太大作用,医生们在鼠疫中仍然倒下一片,这套服装逐渐被人们和死亡联系到了一起,只要鸟嘴面具出现就会有人死去。
▲格林童话 《哈梅尔的吹哨人》 寓意死神
后来鸟嘴面具作为一种流行文化流传了下来,至今仍在不少游戏,影视,漫画中大量出现。
▲威尼斯狂欢节上的传统角色 黑死病医生
▲电影 《刺客信条》中的鸟嘴面具
另外,瘟疫医生流行的时代与蒸汽朋克诞生的工业时代大环境密切相关,因此中世纪瘟疫医生的鸟嘴面具也成就了许多蒸汽朋克作品中的想象。
▲工业时代到来 被废弃在仓库的鸟嘴面具
▲早期的蒸汽朋克作品
死亡阴影下的奢靡
席卷欧洲的第一次鼠疫发生在十四世纪,起始结束时间大约是1347-1353年,短短6年,鼠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生命,直接让欧洲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
▲电影《黑死病》画面
由于中世纪时期整个欧洲的城市卫生和个人卫生意识都极差,当时的巴黎城臭气熏天,街上到处都是泼出来的排泄物。
▲ 居民正在往街道泼排泄物
▲ 电影《香水》中展现的中世纪卫生情况
而且当时人们认为洗澡会让皮肤舒张,而鼠疫的病菌会趁机入侵人体,造成感染和生病。另一方面,洗澡也有着浓厚的宗教意义,随意洗澡被认为是对上帝的不敬,所以当时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甚至国王都是不洗澡的,体味问题十分严重。
▲路易十四 据说一辈子只洗了七次澡
▲现在再看《凡尔赛》好像也不那么美好了
就是在这样卫生背景下,却造就了法国香水业和时尚业的繁荣。由于长时间不洗澡,当时的欧洲人体味问题十分严重,香水应运而生。再加上路易十四十分臭美,在位期间更是将香水业发扬光大,高跟鞋和假发的流行和路易十四也有着不小的关系。
▲电影《香水》中的香水匠人
▲穿着高跟鞋的路易十四
但是透过表面的奢靡和繁荣,鼠疫从未绝迹,当时的艺术作品,也常常暗藏死亡的隐喻。比如荷尔拜因的《两个使节》中,折断的琴杆、隐藏在绿色幕帘背后的受难基督、变形的骷髅头就象征着死亡。
▲荷尔拜因 《两个使节》
▲注意那根断掉的弦
▲隐藏在绿色帘幕后的受难基督
▲变形的骷髅头
前景中变形的骷髅头像其实还暗合着左边法国大使Dinteville的座右铭Memento Mori(拉丁语:记住你会死),告诉我们,即使是获得现世的一切成功和荣耀,死神对每个人仍是如此公平。
▲法国大使Dinteville的帽子上也有一个小骷髅头
▲匕首上还写着他的年纪:29岁,据记载他只活了33岁
鼠疫和文艺复兴
鼠疫爆发在14世纪的欧洲,客观上成为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助推剂和催化剂,薄伽丘就是以鼠疫为背景,创作出文艺复兴的旗帜性作品《十日谈》。
▲薄伽丘的《十日谈》
鼠疫带来的巨大死亡阴影对人们的价值和思想观念有了巨大冲击,使得人们信仰开始瓦解,冲破了神学的禁欲主义,把目光转回了现实生活。在这个基础上,才有了文艺复兴中“以人为本”的艺术、道德、科学。
▲达芬奇人体解剖手稿
现在看瘟疫医生的形象,依然让人觉得严肃、冰冷,甚至恐怖,但这些看起来像死神的“鸟嘴医生”,却代表了人类和瘟疫对抗的整整4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