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的金城公主为何嫁给7岁丈夫?

2025-08-15 15:07 来源:秀流网 点击:

13岁的金城公主为何嫁给7岁丈夫?

虽然说古代人结婚很早,而且对于皇室来说,婚姻更多的就像是一场政治合作,为的是皇室的稳固和权力,而对于和亲公主们来说就更惨了,为了国家不仅要牺牲自己的幸福,更要去接受一些落后很多的文化,唐朝时期的金城公主,作为一个和亲公主,年仅13岁就出嫁,但是丈夫竟然还是一个7岁的小孩,这到底怎么回事?

13岁的金城公主为何嫁给7岁丈夫?

大唐宗室之女13岁的金城公主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这样的事情会落到她的头上。她被选为出嫁给吐蕃王——当时吐蕃赞普的王后,实现“唐蕃和亲”。

如果按照现在的计算方式(周岁),金城公主十足的年龄才12岁,也就是一个孩子,让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肩负着继文成公主数十年之后的政治使命,金城公主她能做好吗?

这一天是唐中宗神龙三年或者是景龙元年(唐中宗在这年改了年号),确切的是公元707年5月19日,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

金城公主绝不是唐中宗皇帝的亲生女儿。她的父亲是李守礼,如今有着庸王的爵位,可是,李守礼并不在乎这个在宫中长大的女儿。金城公主感觉叔叔唐中宗则更像自己的父亲,而且唐中宗也确实将她当成女儿来看。金城公主还有另一个很依恋的人,就是同宗的哥哥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对她也是呵护有加,使她对这两个人的信任度远远超过亲生父亲李守礼。

一年前,唐中宗发布诏令,为“七个公主设置官署”,派人负责官署事物,这七个公主中就有她,金城公主虽然不是当今皇上的亲生女儿,她已经享受到了皇上亲生女儿的待遇。

这七位公主中有三位是皇姑:其中太平公主是高宗皇帝和武后亲生女,在676-679年间,吐蕃赞普曾向她求婚,但武后不愿意离开她,让她出家当了道士,躲过去吐蕃和亲。使得这位风情万种的公主直到20岁才出嫁。

13岁的金城公主为何嫁给7岁丈夫?

长宁公主和安乐公主是中宗皇帝和韦皇后的女儿,正牌的公主。

其他四位公主,包括金城公主在内则“非皇后所生”,但也是唐高宗的嫡孙女(所谓嫡就是正妻所生),可是嫡孙女就有二十多位,李守礼就有三位,而只有她——金城公主得到了这个荣誉和待遇。

可见,中宗皇帝确实疼爱她,不是当侄女看待,是当女儿对待的。

这时,还没有吐蕃和亲的事儿,记得前朝的文成公主、弘化公主都是在被选为和亲对象后才给予公主的封号的,按照惯例已经得到公主封号的宗室女子应该不会被选上的,可是,这次偏偏这个金城公主已经获得了公主的封号,还是被选上了,要前往吐蕃和亲。

在获得公主封爵披戴凤冠霞披的时候,金城公主心里很平静,当时她盼望的就是能够借此机会和父母见面,叙叙别离之情。可是,父母来了,却要行大礼参拜,说话还得客客气气的,弄得金城公主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有很多话要和父亲母亲说,可是四周总是围满着侍女太监,没法说心里话,无可奈何的金城公主眼睁睁地看着父母离开,急的她眼泪掉了下来。就是这眼泪也被宫里传开,是她至亲至孝的“表征”,受到了叔叔的赞赏,但她心里是哭笑不得的。

就在她被选为和亲公主将要去吐蕃做赞普夫人的消息刚一公布的时候,她的父亲李守礼进来了,而且,这次是摒开了左右,单独一个人和女儿见面。

13岁的金城公主为何嫁给7岁丈夫?

雍王李守礼,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孙子。他的父亲名叫李贤,是唐高宗的第六个儿子,也是武后所生的第二个儿子。李贤于672年被册封为雍王,随后又于675年在他长兄死后被立为皇太子。公元679年,他母亲武则天怀疑他指使人杀死了一个支持她摄政的术士,剥夺了他的所有尊号并贬谪到巴州幽禁起来。即使到了那里,武后还是命令一位将军监视着他。公元684年,在武后即将篡权称帝的时候,这位将军又逼李贤自杀身亡,可怜的李贤刚刚31岁。

所以,金城公主没有见过自己这位正直的文武双全的爷爷。(如果李贤得以即位,唐朝的局面将会更好,肯定的是会好于武则天时代。)

李贤的3个儿子也被幽禁宫中,按时由太监教育教育,稍有不逊,就要杖打。这些太监们是看着武则天的脸色行事的,所以对他们几乎是天天杖打,李守礼的哥哥和弟弟都在这无情的杖打下死去,只有他顽强的活了下来,熬到了唐中宗李显复位的这一天,继承了父亲的爵位。

李守礼经过这样险恶的岁月,获得自由和爵位后性情大变,如果是现在那就是心理疾病。对此史书对李守礼是很有微词的,说他贪财好色,家中妻妾数十个,还要经常在外面眠花宿柳,常常造成财务亏空。有人劝他收敛一些,他竟然说,我是个王爷,难道还愁死后没人埋葬我吗。至于说家教就谈不上了,他有六十多个儿女,女儿几乎个个是荡妇,儿子几乎个个是无赖。

但金城公主却和哥哥姐姐们不一样。唐中宗李显有感于哥哥李贤的悲惨命运,收养了李守礼的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就是金城公主,她从小就生活在皇宫中,受到了良好教育,而且培养出高贵优雅的气质。唐中宗软弱无能,受制于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两个女人不仅野心勃勃想当武则天第二,而且生活糜烂,尤其是安乐公主,可以说是恶贯满盈,别的公主受安乐公主的刺激的引导,也全心全意的穷奢极欲,只有金城公主不为所动,她聪明爱学习,认真仔细的做针线,很讨大家的喜欢,当然唐中宗皇帝对她也是十分满意。

13岁的金城公主为何嫁给7岁丈夫?

还有一点是她得天独厚的资本,就是她生的端庄美丽,这种美丽初看时似乎没有什么,在众姊妹中并不是鹤立鸡群,但如果仔细端详,是能够深入人心,打动人心的,乃至于自负的安乐公主都说她小小年纪已经长出了大美人坯子的摸样了。

李守礼进宫看望即将远嫁离开的女儿,也是圣命所遣,李守礼看着这个从小长在宫中的女儿此时要远嫁吐蕃也是有些不舍,这是圣上赋予女儿的政治使命,作为亲生父亲只能祝福女儿,李守礼对女儿说:“之所以你会被选为和亲公主,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是吐蕃新即位的这个赞普是老赞普和南诏妃子所生,英俊无比,聪明伶俐,从三岁时开始遍选吐蕃王国的女子,竟然没有一个中意的,所以才到大唐来选。没有想到,那位吐蕃使者和曾经在长安住过的老使者见面后,听了老使者介绍和经过将近一年的考察,认为只有女儿你可以配得上他们的新选赞普。另一个原因就是,圣上非常喜欢你,看重你聪明和才气,虽然你还很小,去吐蕃和亲,派你去圣上是放心的”。

听了父亲这些话,金城公主心里还是挺高兴的。李守礼说的这些应该是真的,从后来金城公主能回长安省亲来看,中宗皇帝对她确实喜欢加怜爱,而给了她省亲的特权,别的和亲公主是没享受到这个权利的。按说,文成公主和弘化公主,都有机会省亲,可是她们都没有得到批准。

710年2月21日中宗颁布的婚姻诏令中也直接称金城公主为“朕之少女”,将对金城公主的喜爱用诏令的形式反映了出来。公元709年12月或710年1月,吐蕃派了一个使节团到唐朝迎亲;710年3月2日--6日,中宗皇帝亲排銮驾一直陪送她到达长安西部的始平县。中宗皇帝在这里为金城公主举行了告别宴会。在始平县支起了皇家专用的帐篷,摆上酒席,相互敬酒后,中宗将吐蕃使节叫到面前,泪流满面地啜泣着讲了一段话,大致意思就是:他看到自己的爱女远离而去简直是心肝欲碎。宫廷诗人也奉诏以此为题即席赋诗(《全唐诗》第3-4卷中就记载有20多首当场所作的诗词)。

13岁的金城公主为何嫁给7岁丈夫?

后来,举行这一壮观的告别仪式的县也被命名为“金城县”,免了一年的赋税,甚至还决定从此之后把洒酒饯别的地方称作“怆别里”。直到这时,金城公主才知道自己的丈夫、吐蕃的赞普才7岁,大家都说是自己年纪幼小,可这位丈夫比自己还小6岁,无论什么时代7岁还只是一个孩子啊。

护送和陪同金城公主的唐朝使节是经过几次遴选确定的,是唐皇十六支御林军的指挥之一,左卫大将军杨矩。他们沿着当年文成公主走过的道路向吐蕃进发,途中经过一个叫做“九曲”的地方,此地位于黄河上游的左岸,在库库诺尔湖(青海湖)和今西宁市的东南方。他们到九曲时候已经是深春时节了,天高云淡,放眼望去,黄河十分壮观美丽,美景尽收眼底,金城公主为此感到心旷神怡,兴奋不已。这些都被吐蕃的迎亲使团和杨矩看在眼里。

迎亲使团顺利到达拉萨,并且按照唐中宗的要求专门为金城公主修建了一所宫殿。不久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可以说吐蕃为此事举国同庆。

陪同金城公主到达吐蕃的唐朝使节杨矩历经了这一切,在出使之后返回国内,他被任命为库库诺尔湖(青海湖)东部地区的鄯州都督。吐蕃人和他熟悉了,也品摸到了他的性情,便以厚礼相赠,随后就以“公主汤沐之所”私人领地的名义要求他上表给唐中宗,割让九曲地给吐蕃。估计年龄尚幼的金城公主对此事也是答应了的。

九曲,那可是一块肥沃的地方,资源丰富,既可以为军队提供粮草,又可以为畜群提供牧场。另外,这里还处于唐朝本土的边陲,进可攻,退可守,从吐蕃方面来说就是上好的门户。吐蕃人以公主名义的的请求被杨矩转奏,而且也得到了他的全力支持,一个是中宗对金城公主确实喜欢,再就是杨矩是军事将领,所以中宗爽快的准奏了。

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吐蕃中的将领欢快的发出:“公主给我们带来了一把开启大唐财富的钥匙!”果然,吐蕃越来越肆无忌惮,他们的入侵从九曲开始也就连绵不断了。这种“赏赐”封地的作法是唐朝后来对吐蕃政策中许多失算行为的始点。

金城公主无意中充当钥匙的作用,和亲开始之初,唐朝不但没有达到休战和平的目的,而是为边境带来了一系列的骚扰和侵犯,送走了最为美丽的公主,也为吐蕃提供了开自家门户的钥匙。

总之,当后来朝廷追查损失九曲之地的责任时,杨矩畏罪自杀了。这是后话。

相关标签:

​秦孝公和商鞅之间的君臣之义,为何能让后人为之敬佩
2025-08-15 15:05:09

​秦孝公和商鞅之间的君臣之义,为何能让后人为之敬佩

秦孝公和商鞅之间的君臣之义,为何能让后人为之敬佩 每当谈起秦国的崛起之路,肯定绕不开秦孝公和商鞅这两个名字。秦国之所以能够改革成功,并把有效的成果一直延续下去,这跟...

​顺治帝给多尔衮定罪,康熙雍正都不敢翻案,为何乾隆敢翻案?
2025-08-15 15:02:54

​顺治帝给多尔衮定罪,康熙雍正都不敢翻案,为何乾隆敢翻案?

顺治帝给多尔衮定罪,康熙雍正都不敢翻案,为何乾隆敢翻案? 在我国清朝时期是非常讲究“祖宗成法”的,凡是遇到了大事小事,都很喜欢参照祖宗的制度和做法。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一...

​宋朝官服的颜色等级是怎样的?
2025-08-15 15:00:39

​宋朝官服的颜色等级是怎样的?

宋朝官服的颜色等级是怎样的? 我们经常会在很多古代背景的电视剧里面,看到不同的官员服饰,而在最近热播的《清平乐》当中,以宋朝历史为背景,剧中官员们在上朝的时候,都穿...

​明朝海禁政策的影响?真的能禁住海外贸易吗?
2025-08-15 14:58:24

​明朝海禁政策的影响?真的能禁住海外贸易吗?

明朝海禁政策的影响?真的能禁住海外贸易吗? 明清两朝都有一些为后世诟病的政策,比如清朝的闭关锁国,明朝的海禁,虽然不是彻底断绝了中国与外界国家的联系,但是的确从很大程...

​正史里唐高宗李治是什么样的人
2025-08-15 14:56:09

​正史里唐高宗李治是什么样的人

正史里唐高宗李治是什么样的人 说起李治,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了。李治通常给人的印象是昏庸无能的窝囊好人,然而历史上真正的李治却是一位极度腹黑假慈悲的政治高手。李世民其实...

​刘娥敢穿帝王龙袍,为什么没有跨出最后一步登基称帝?
2025-08-15 14:53:54

​刘娥敢穿帝王龙袍,为什么没有跨出最后一步登基称帝?

刘娥敢穿帝王龙袍,为什么没有跨出最后一步登基称帝? 不知道宋朝章献明肃皇后刘娥在大家印象中是个怎样的人,如果只是看了《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相信你肯定不会对刘娥产生好...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被称为位面之子?
2025-08-15 14:51:39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被称为位面之子?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被称为位面之子? 可能还有很多小伙伴们不太了解位面之子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其实简单来讲就是指一个人的运气很好,和锦鲤的意思差不多。那东汉开国皇帝刘秀...

​李陵和李广利都投降匈奴,为什么结局差别那么大?
2025-08-15 08:12:04

​李陵和李广利都投降匈奴,为什么结局差别那么大?

李陵和李广利都投降匈奴,为什么结局差别那么大? 李陵和李广利,两位都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两人的经历非常相似,都是汉将,都与匈奴作战并且最后都投降了匈奴,而且都因此全...

​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谁在吐蕃的地位更高?
2025-08-15 08:09:49

​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谁在吐蕃的地位更高?

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谁在吐蕃的地位更高?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和亲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虽然说和亲公主大部分结局都不怎么样,但是人们也一定还是期待一个,虽然是政治...

​郑庄公去世后郑国为何从此一蹶不振?春秋君权旁落是注定的吗?
2025-08-15 08:07:34

​郑庄公去世后郑国为何从此一蹶不振?春秋君权旁落是注定的吗?

郑庄公去世后郑国为何从此一蹶不振?春秋君权旁落是注定的吗? 春秋初期,郑国在郑庄公的带领下国力逐渐提升,经济上也不断增强,使得郑国能够“小霸”于各个诸侯国。《辞通》中...

​刘备总是打败仗,为什么还是有人跟着他
2025-08-15 08:05:20

​刘备总是打败仗,为什么还是有人跟着他

刘备总是打败仗,为什么还是有人跟着他 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说,三国时期的各路诸侯,在自己事业的初期也属于一个创业者,这其中尤其是刘备更惹人注意,因为他与其他人不同,自...

​赵武灵王有可能灭掉秦国吗?
2025-08-15 08:03:05

​赵武灵王有可能灭掉秦国吗?

赵武灵王有可能灭掉秦国吗? 赵武灵王作为战国时期赵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君主,正是在赵武灵王的带领之下,赵国进入了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然而这样一位将赵国带入更好的时...

​南宋李凤娘为何被称为“悍后”?
2025-08-15 08:00:50

​南宋李凤娘为何被称为“悍后”?

南宋李凤娘为何被称为“悍后”? 慈懿皇后李凤娘是宋光宗赵惇的皇后,在历史上有着“悍后”之称,听到这个称呼应该就能想象李凤娘并非一位普通皇后。李凤娘生于宋高宗年间,据...

​飞鱼服是什么人穿的?与质孙服有什么关系?
2025-08-15 07:58:35

​飞鱼服是什么人穿的?与质孙服有什么关系?

飞鱼服是什么人穿的?与质孙服有什么关系? 说起锦衣卫,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也看过不少讲述锦衣卫的电视剧了,就不如说前段时间热播的《锦衣之下》。对于锦衣卫,很多人都会...

​清朝灭亡后辛丑条约还有效吗?
2025-08-15 07:56:20

​清朝灭亡后辛丑条约还有效吗?

清朝灭亡后辛丑条约还有效吗? 纵观大清王朝,虽说有着康乾盛世的加持,但也仅仅只是过眼云烟,尤其是哪些对于康乾盛世存在质疑的一些人,是否真的有像史书中说的那般繁华。而...

​贾谊少年得志为何会忧郁而亡?
2025-08-15 07:54:05

​贾谊少年得志为何会忧郁而亡?

贾谊少年得志为何会忧郁而亡? 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 贾谊少年得志,以诵诗书善文赋闻名于当地。此后河南郡守吴公将其麾入门下,而且十分器重贾谊,贾谊一路高...

​秦国完成统一最大的对手是谁?
2025-08-15 07:51:50

​秦国完成统一最大的对手是谁?

秦国完成统一最大的对手是谁? 秦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不算一个传统强国,中间有很多国家的实力都远超秦国,那为什么最后只有秦国完成了统一的大业呢?春秋战国时期一共有550年的...

​司马迁是汉朝人,为什么《史记》贬低刘邦抬高项羽?
2025-08-15 01:08:07

​司马迁是汉朝人,为什么《史记》贬低刘邦抬高项羽?

司马迁是汉朝人,为什么《史记》贬低刘邦抬高项羽? 司马迁作为汉朝人,而且还是距离刘邦并不算特别远的汉武帝时期,他写的《史记》也一直都被看作是史书当中的典范,千百年来一...

​三顾茅庐是诸葛亮设的局?
2025-08-15 01:05:53

​三顾茅庐是诸葛亮设的局?

三顾茅庐是诸葛亮设的局? “三顾茅庐”的故事,已经流传了很多年了,刘备听闻诸葛亮的名声,为了请他出山,三次前往诸葛亮的草庐去请他,自己结拜的二弟三弟对于诸葛亮的态度...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什么意思?这句话谁说的?
2025-08-15 01:03:37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什么意思?这句话谁说的?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什么意思?这句话谁说的?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说的是朱元璋,意思是我本是淮右的一介百姓,天下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用呢?不过这句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