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伊斯兰城市开罗历史文化、简介,都在这里,建议收藏
它位于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南端。 建于公元 642 年。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非洲最大的城市,有“千塔之城”的称号。
1.漫谈开罗
开罗是埃及首都,非洲第一大城, 中东政治活动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坐落在尼罗河三角洲 顶点以南 14千米处,人口872.4万。公 元969年,阿拉伯帝国法蒂玛王朝征服 埃及,在一个小镇北面建城定都,命名开罗(阿拉伯文“胜利”之意)。
1801年,入侵埃及的拿破仑军队 被打败后,开罗逐渐发展为现代化城 市,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尼罗河正好穿过开罗市区,两岸和河 中岛屿与多座桥梁相通。开罗是一座 文明古都,也是一座富有吸引力的旅 游城市。城中现代文明与古老传统并 存:西部以现代化建筑为主,大多建 于 20 世纪初,具有当代欧美建筑风 格;东部则以古老的阿拉伯建筑为 主,有 250座高耸尖塔,随处可见,故 开罗又称为“千塔之城”。拉美西斯广 场中心有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 西斯二世的巨大全身雕像,它是 1955 年从古城孟菲斯移置于此的。市内还 有1869年为庆祝苏伊士运河通航而建 的歌剧院所在地—剧院广场和苏莱曼帕夏广场。苏莱曼帕夏广场和尼罗 河之间是解放广场,广场内花坛草坪 清新明艳。数条街道在此汇合,附近 有宏伟的埃及博物馆和现代艺术博物 馆。现在,开罗最明显的标志是高约 187 米的开罗塔,从这里可以俯瞰全 城。历代统治者都在开罗城内大兴土 木,修建清真寺。开罗的建筑大师和 艺术家设计出复杂的图案,刻在清真 寺的宣礼塔、墙壁、天花板和地板上。 开罗成为伊斯兰世界里举世无双的城 市,赢得了“回教的大门”的美誉。
2.伊斯兰建筑
在开罗现代城区和穆卡塔姆山之 间,是 11~16 世纪建造的古城区,这 里集中了大量伊斯兰建筑艺术财富, 仅古迹就约有400处。其中,有建于12 世纪的著名的 萨拉丁城堡、 建于1361年的 苏丹·哈桑清 真寺、建于 1912 年的里 法伊清真寺 和艾哈迈 德·伊本·图隆 清真寺。有 1000多年 历史的艾资哈尔清真 寺和大学也位于此区。以艾资哈尔清 真寺为起点的艾资哈尔大街的北面是 独具特色的东方市场。
公元645年,埃及人建造了伊斯兰 教历史上第一座清真寺宣礼塔,这就 是开罗的阿麦尔·印本阿斯大清真寺 宣礼塔。宣礼塔用来呼唤穆斯林信徒 按时来清真寺祈祷,也用来给沙漠中 的驼队指明方向。这种塔式建筑自诞 生以后,式样不断演变,但大多都结构 严密、装饰精巧、图案多样。老城中 心,王宫、清真寺、浴场、医院等建筑 林立。著名的艾哈德·伊本·图隆清真 寺是埃及第二大清真寺。整个建筑物 为砖砌、平顶木梁、外涂灰泥,是埃及 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清真寺。
3.艾资哈尔大学
在开罗老城的闹市区,坐落着被 誉为“伊斯兰文化灯塔”的艾资哈尔大 学。这所历史己有千年的大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大学内有多座 穿云插天的宣礼塔,饱经沧桑,千百年 来一直是艾资哈尔大学的象征。艾资 哈尔清真寺建于公元970年,由于伊斯 兰教学者常在这里讲经布道,这里逐 渐发展成为一所宗教学校。这所大学 的伊斯兰研究学院仍保持着在艾资哈 尔清真寺里席地围坐的教学方式。多 年以来,艾资哈尔大学培养了一批批 研究伊斯兰文化的人才,他们活跃在 亚非数十个国家,成为保护、传播和发 展伊斯兰文化的主要力量。
4.艾哈迈德·伊本·图隆清真寺
艾哈迈德·伊本·图隆清真寺是 埃及历史上的第三座清真寺。位于开 罗旧城南部,它由图隆王朝奠基者艾 哈迈德·本·图隆于公元 879年建成。 占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这座清真寺 曾经塌毁,后又多次修复。清真寺有一 露天内院,内院长 92米,宽 91米,大 致呈方形。庭院四周是四个列柱廊,四周围廊有128个带有几何图形的窗户, 其中只有四个是最初兴建时制作的。 庭院东侧的柱廊最雄伟,建有壁龛,它 包括五排拱门,由巨大的方柱支撑,每 个方柱四角还有四根小支柱;其他三 面列柱廊,每面有两排拱门,拱门上雕 刻着美丽的图案。与先前大多数清真 寺不同的是,这些拱门用砖建造,外面 敷以熟石膏。在庭院中央有大理石喷 泉,上建八面形镀金圆顶。在庭院外面 的北、西、南三侧有与内院院墙平行的 三面墙,南、北面长162米,西面长161 米。两墙间有一段空地。有迹象表明, 清真寺原有 19座门,南、北面各七座, 西墙五座。现在,南、北各剩五座,西 面只遗两座。清真寺的尖塔造形非常 别致,独具一格,是仿照伊拉克萨马拉 清真寺的螺旋尖塔设计的。
5.开罗塔
千塔之冠—开罗塔,坐落在开 罗市中心,尼罗河河心扎马立克岛上, 钢筋水泥结构,高 187 米,相当于 60 层楼高,是世界第四高塔。塔于 1961 年 4 月 21 日建成,塔身、下层入口处 台阶和塔基都是用阿斯旺的花岗石镶 嵌而成。在入口处上方镶有一只高 8 米、宽5米的钢鹰,这是埃及共和国的 标志。整个塔身镶有250万块米黄色的 瓷砖。塔身设计如莲花状,周围装有各 种彩灯和聚光灯,在夜晚犹如一支支 正在腾空的火箭。塔内有电梯直达塔 顶。从塔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屹立在西 南方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也能俯视开罗的全景。 如果是夜晚,还可以欣 赏到灯火辉煌的开罗夜景。
6.萨拉丁城堡和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
萨拉丁城堡位于首都开罗东郊穆卡塔姆山脚 下,是埃及苏丹 萨拉丁为抗击十 字军东侵在 1183 年建造的。原名 叫“山堡”,后来 人们都称其为 “萨拉丁城堡”。 该城堡虽历经战 争,且一角已毁, 但整个城堡至今 仍十分坚固。 1946 年英国军队 曾在这里向埃及军队交权。城堡内建 有宏伟的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城堡 旁有面积很大的萨拉丁广场,从 12~ 19世纪,这里一直是举行马球比赛、集 会和行刑的地方。穿过广场,有苏丹· 哈桑清真寺与城堡相对。登上城堡,可 俯瞰清真寺全景。城堡在法鲁克王朝 时期是个大监狱,现开放为游览地。
萨拉丁城堡内的穆罕默德·阿里 清真寺始建于 1830年,具有土耳其风 格。清真寺墙外层全部敷以黄色雪花 石膏。寺院正面刻有铭文、《古兰经》 经文。寺的大型圆屋顶高 52米,直径 长 21米。两个尖塔直插云霄,塔尖距 地面 85 米,为开罗标记之一。寺西南 有一围栏,是穆罕默德·阿里的坟墓, 阿里是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的埃及巴 夏,1848 年死后葬此。寺上钟塔的钟 是法国国王路易斯·菲利浦送的礼物。
7.埃及国家考古博物馆
尼罗河的开罗段西南侧是开罗的解放广场,附近有一座粉红色的欧式 建筑,这就是 19 世纪末,由法国的埃 及学专家玛丽亚特·巴莎主张兴建的 法老艺术作品的宫殿—埃及国家考古博物馆。博物馆由法国建筑设计师 马斯尔·多力设计,于 1902年建成开 馆。博物馆分为两层,包括百余个展厅 和一个大型图书馆。
博物馆入口的设计融入了古埃及 艺术的特征:大门的外廓是一个圆形 拱门,拱门两侧的壁龛中各有一个将 法老形象欧式化的浮雕,其中一个持 有纸莎草,另一个持有莲花,分别象 征古代埃及的南北方。博物馆的花园 中,摆放着许多著名埃及学者的塑像以及斯芬克斯像、方尖碑、石刻等室外展品。
博物馆最著名的展品是图坦卡蒙 墓出土的珍宝,包括人形金棺、金樽 室、金御座、王后金冠及其他王室用具。图坦卡蒙金棺由 202.5 千克纯金 制成,是人类历史上最精致、最伟大的金制品。年轻的图坦卡蒙在 18岁时 死去,用三层棺匣来装敛王身。开罗 的埃及国家考古博物馆馆藏有最内层 的棺匣。金棺由彩漆绘制,雕刻细腻,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图坦卡蒙御座 也是金光闪闪,座椅的正面两侧各有 一个金制的狮子头,扶手为蛇首鹰身 的雕像,分别代表上下埃及的王权。 御座靠背上是一幅王室家庭生活的画 面:在阳光照耀下,王后含情脉脉地 抚摸御座上的国王,二人目光相对, 和美而温馨。椅背是一块黄金板,上 面镶石加彩,与中国的景泰蓝有异曲 同工之感。
博物馆著名藏品还有记录公元前 31 世纪完成古埃及统一大业的“纳尔 迈”石板,胡夫金字塔中发现的法老坐 像、石灰石雕像“书记官”、“王子拉霍 特普和他的妻子诺夫勒特”雕像组等 都是举世闻名的古埃及艺术精品。“王 子拉霍特普和他的妻子诺夫勒特”雕 像组是分别在两块石块上雕成的坐像, 但是形神合一。王子拉霍特普光着上 身,戴白色的项圈,着白色腰裙,上唇 有与现代阿拉伯男子类似的短胡须, 皮肤黝黑。诺夫勒特神情端庄,黑发及 肩,额头上束有白底彩花发带,颈上绘 有黑、青、红三色项链,丰满的身躯在 白色的衣裙中显得婀娜动人。两人头 部都有黑色的古埃及象形文字。两个 坐像均为彩绘,眼睛焕发神采,保存得相当完好。
8.开罗国际会议中心
开罗国际会议是中东最大的国际 会议大厦,坐落在著名的开罗胜利广 场,无名战士纪念碑的西侧。这是一 座综合性的、融伊斯兰建筑风格和中 国建筑艺术特色于一体的现代化建筑 群。占地面积 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 积 5800 平方米。建筑群整体呈三角 形,由圆形、方形、八角形用途不一 的单体建筑排列组成。进入会议中 心,126 根旗杆分六排展开在通往正门厅的车道两侧绿茵茵的草坪上。引 桥中央有一个大型喷水池,正面镶有 白色大理石奠基碑。越过具有白色荷 花柱头的紫色花岗石巨大门柱,有两 个圆形的主体建筑:国际会议大厅和宴会厅。
9.尼罗河
清澈的尼罗河在开罗就尽可领略, 河面很宽,水的流速不快,似乎带有清 秀、俊美,略带几分羞涩的样子。纵横千里于沙漠中的尼罗河,出人意料的 清澈,让人的心情随之荡漾。土地肥沃 的尼罗河两岸,种植着多种多样的热 带植物,高大浓密,让人难以想像这个 可爱的国家会坐落在沙漠中。
作为“尼罗河赠礼”的埃及,每 年尼罗河水的泛滥,给河谷披上一层 厚厚的淤泥,使河谷区土地极其肥沃, 庄稼可以一年三熟。据希腊古书 的记载:“那里的农夫只需等河水自行 泛滥出来,流到田地上灌溉,灌溉后 又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 自己的土地上,叫猪上去踏进这些种 子,以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在古代 埃及,农业始终是最主要的社会经济 基础。在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 自然条件下,也难怪古埃及的历史会 比较单纯了。
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