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三国演义中默默无闻之人,却是三国末期改变历史的走向的人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卓尔不群的人物层出不穷,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一事无人不知,草船借箭的典故妇孺皆知,三国出彩的杰人过多以至于人们少有把目光放在较为不见经传的英雄。

实则三国还有许多名将同样杰出,或是忠心耿耿,或是雄才大略,王平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可以说是三国末期最为重要的人物,多次作出了足以改变历史走向的决策。
转战阵营,再扬才华
王平原本所属的阵营归曹操,在公元219年的刘备与曹操一战中曹操战败,他投奔了刘备的归属,此后刘备不仅对他没有心生间隙,而是让他堪当大任。

按理说改变立场的人通常都难以得到重用,但王平却并非如此。先前自告奋勇成为将领徐晃的辅助者,本想将敌方斩落其首,却不曾想徐晃不听从王平的建议,最终导致落败。
甚至还在此后倒打一耙,将所有的责任都推脱到王平身上。“是可忍,孰不可忍”,王平一气之下直接投靠了原本是敌对阵营的刘备一方。
他向刘备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后,刘备喜不胜收自己能够收获多一名将士。王平也并非是见风使舵之人,不过是形势所驱使,在之后他才得以将自身才能发挥到极致。

在被任命为牙门将后王平经历了一段沉静期,在公元228年他的时机终于出现,他加入了诸葛亮的北伐军队中,可惜他这次跟随的马谡也并不是一个善听从谏言的人。
由于马谡的失误判断,据守在山上一方,却不防敌方直接隔绝水源,不得不慌乱地逃跑,当马谡的军队散去时王平没有选择狼狈而逃。
而是带领着自己先锋的队伍始终坚持力抗,他的坚守使得魏将张郃不敢轻易上前,害怕有埋伏,最终王平得以成功往返,在此次北伐中诸葛亮一方几乎都是战败而归。

唯有王平的完好给予他们一丝安慰,这也是王平第一次影响历史走向,正因为有王平的逆战,才能够让诸葛亮的北伐之行不至于全军覆没。
在普遍的降低职位中只有王平受到了奖赏,成为了参军,甚至还被诸葛亮交付无当飞军,这支军队也是在后期起到了重要力量的部队。
不畏敌对的强硬
原先是诸葛亮在蛮夷之地征收的士兵,并且大多有力、下手有狠劲,《华阳国志》一书就曾对此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最终诸葛亮凭借着以夷制夷的方式才得以降服。

可想而知当诸葛亮交给王平这样一支强盛的军队是有多看重王平,有才之人总是会被伯乐看重,之后王平才真正有了大展才华的机会。
时隔几年后,诸葛亮又开始有了想继续征讨的想法,公元234年对上了司马懿的军队,两方都有强盛的兵力,这次张郃与王平再次相对,分庭抗礼。
此前司马懿与诸葛亮已经过一段时间的周旋,司马懿总是率领军队暗中躲藏,直到诸葛亮在卤城设套才终于正面对决。

司马懿的躲藏甚至引起了张郃的不满,一句“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嘲讽意味十足,争锋时张郃对打不在卤城内部的王平。
张郃几年前无法攻克下王平,此次战役中亦然不能,王平仍然据守得不动一分一毫,《三国志》有着相关的记载,“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
张郃攻打不下只能悻然而退,造成此次的祁山一战不算全然失利,而是有所战绩,如若王平失守,那诸葛亮面临的将是腹背受敌。

这场战役也是王平引领蜀军得以幸存的重要一战,历史的走向在这一刻得以转了个弯。诸葛亮也正因为有了王平的协助,才不至于在主导全程的最后一场战役中尽感无限的遗憾。
之后诸葛亮病逝,大局无人能掌控,内部又出现了不合的状况。魏延与杨仪一向看不对头,两人的关系在迎来了爆发点,魏延将本该对上敌人的锋芒对准了己方。
魏延作战风格勇猛,诸葛亮逝去后无人敢直面他的威力,只有王平此时敢站出来劝诫,“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直接对他进行正面指责。

魏延这才幡然离去,在局势紧张的时节如若蜀汉发生内乱,消耗了对战的兵力那么在大敌当前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兵力抗敌,王平在蜀汉的后期可谓是起到了不亚于主心骨的作用。
于三国,于历史
在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后王平就被任命驻守汉中,也正是在此地王平再一次为蜀汉做出巨大贡献,蜀汉失去了诸葛亮的辅助后显然失去了之前依仗的极大优势。

此时驻守汉中的士兵甚至都没有三万,曹爽以虎视眈眈的姿态盯上了这一片领土,对方的骑兵可是足足有十余万,相差如此之大足以让人望而却步。
其他据守的人都认为应当先放弃部分的领地在得到援军之后再重新抢占,王平却主张不放弃任何一寸的土地,并且自己还要再敌人入侵的第一瞬间率兵前去抵挡。
事实证明王平的决策是正确的,只有不让魏军进入汉中才能够保卫汉中,并且成功阻挡敌人的势力不再更进一步,此举在三国末期显然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平一人就将蜀汉的历史延续,真正地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倘若缺少了王平这一名大将,蜀汉能不能延续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王平在离世前一直守卫这着汉中,未让曹魏有可趁之机。他的一生与战争分离不开,虽所见都是粗人之事,并不识字,但他的见闻却超过了大多数平常人的平生。
不会写字却不代表着他少读书,通过旁人的读阅,他理解其深意并且能够融会贯通。虽然自己不研墨,却能让人代笔将他的想法与思路记述下来,其文章有框架有思理。

新三国王平
他的性格严肃认真,行为端庄正直且还有勇有谋,在多次战役中都提出了极为重要的观点,做出了最为正确的选择,他延续了蜀汉的命脉以生生不息。
王平多次拯救了蜀汉自身却低调处事,不曾张扬过度也不会与人生事,在三国后期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时过境迁后只留下他的事迹被记载在史书上被人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