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对项羽评价比刘邦好(后世如何评价项羽与刘邦)
引言:
人的一生就是奋斗的一生,无论古人还是今人,上山的路是那么的狭窄,因此,很多人倒在了半山腰,无法一览众山小。但对于这些失败的人,历史并不能掩盖他们曾经做出的努力,所以,成败固然重要,不过,不能仅以成败论英雄!
(鸿门宴)
刘邦是英雄吗?
当然是,这是毫无疑问的。只是,当人们谈论这个英雄时,总结他的一生总是"乡村无赖汉,厚黑成帝王。"因为他对待功臣的态度和自身的一些令人诟病的地方,后世之人对他评价总是带着那么一点贬义的味道。
其实,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今天的人们,也会在茶余饭后讨论一些朋友同事,往往因为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各人素质也参差不齐,往往教育程度低的说话做事会有些偏差因而被一些人鄙视这也是一种惯例吧。因为刘邦并没有受过什么正经的教育,抛开皇帝的称号,他实际上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农民混混儿,所以,他粗鄙,好色,滑头,甚至于有些无耻。因为他的这些缺点,所以刘邦的历史形象就大打折扣。
同样,项羽是英雄吗?
答案是肯定的,秦朝末年,项羽叔侄揭竿而起,带领八千子弟兵溯江而上,反抗暴秦,拯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只是,他遭遇了更适合那个时代的刘邦,曾经的荣光在垓下之围中灰飞烟灭,最终自刎身亡,不亦悲乎。
在评论这两个人物时,我们不能仅仅以成败去讨论他们,而是他们一生的是非功过,才是对历史最大的尊敬,也是对两位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那么,为什么今天的人们更多的喜欢项羽,对刘邦则有些不感冒呢?
我们都有同情心
在我们走在马路上时,如果碰到乞丐和遇到困难的人时,总会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掏出零钱,或者询问情况,看看能否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因为,人都有七情六欲,也都有恻隐之心,面对比自己差的人时,我们总会伸出援手。
刘邦与项羽就是如此,刘邦坐拥天下,妻妾成群,我们对他更多的是羡慕,而项羽呢,这个力拔山河的西楚霸王面对四面楚歌,也悲情地喊道:"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感言。面对给自己提供一条生路的乌江亭长,他毅然赴死,不愿苟且偷生。他的这些故事是那么的悲壮,即使他最终失败也让人犹然生出一股敬意。
(影视剧中的项羽)
其实,不光是今人,唐宋时期的诗词大家面对这两人时也和我们一样的选择,所以才有了杜牧的"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还有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因为,我们都是富有同情心的人啊!
我们没有切身体会
《史记·高祖本纪第八》的记载: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好酒及色。
对刘邦嗤之以鼻,对项羽则比较崇拜,除了富有同情心外,还有一点是对于项羽的所作所为,我们没有亲身经历!为什么讨厌刘邦呢?因为他是混混儿!在起义之前,他只不过是个沛县的二流子,古时候有混混儿,今天同样有,每个地方总有这样的人,我们或多或少也都会遇到。对于混混儿,我想,所有人的印象都不会太好吧,每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欺软怕硬,扰乱社会治安,今天的切身体会让我们知道了刘邦曾经的为人,对他评价自然不会太高。
(影视剧中的刘邦)
反观项羽,可以说是战神级别的人物,破釜沉舟,几万楚军可以击溃章邯二十万精锐,彭城之战,三万子弟兵拿下刘邦五十六万部队,这是何等的雄迈,以至于我们都曾梦想成为项羽一样的男子汉。只是,我们不了解的是,项羽的残忍,一把火烧掉了阿房宫,无数瑰宝付之一炬,活埋二十万秦国士兵,面对齐国百姓,更是拿下一座城市就选择屠城,以至于哀鸿遍野,百姓流离失所,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是无法想象那种痛苦的。易子而食,遍地白骨,这我们是知道的,那只是书上的字而已,当我们真正体验过,可能我们的想法就会改变吧!
影视剧中的项羽
史学家的个人情感
由于年代久远,所以,我们所了解的过去只能通过前人所写的史书来了解过去,像刘邦和项羽,更多的是通过太史公所写《史记》中的《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来了解。但是,史书毕竟也是人写的!既然是人写的,总不免掺杂进作者的个人情感在里面。像我们在高中语文课本曾经学过的《垓下之围》里,项羽即使穷途末路也不改英雄本色,带领二十八骑冲出重围,司马迁对项羽也是颇为崇敬的,所以,他选择"本纪"作为对项羽的描写(本纪是专门用来写帝王的)足见太史公对于项羽的偏爱。
(影视剧中的项羽)
《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项籍少时,剑一人敌,不足,学万人敌。
项羽毫无疑问是更有魅力的那个,项羽少年时力大无穷,能扛千斤鼎。项羽戎马一生,起兵8年,打了70多场仗,从无败绩!只有最后一场战败。以少打多是基本操作,打仗都是正面刚。几万人对阵几十万人照样正面A过去。临死前项羽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依然没人敢上前取他首级,他最后自杀。后人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项羽也有很多缺点,比如残暴,沽名钓誉,不善用人等,这种缺点使他形象更加真实,他最后的悲剧收场也赋予他一种悲剧美。
影视剧中的项羽形象
刘邦的优点在于他是个天生的政治天才,无论是鸿门宴之前与项伯的兄事之,还是韩信的假齐王,机敏都是一流水平。刘邦远比项羽慷慨大方,英布看到刘邦边洗脚边接待他就想自杀,回去发现自己的衣待遇和刘邦一模一样。刘邦重视平民,进入汉中后与民众约法三章,对民众征发不多,还婉拒了 民众送来的牛羊酒食。
像太史公这样秉笔直书的史学家,在写书时都有所偏爱,更不要说其他史学家,像之后的《三国演义》,很多小孩听到刘备打败仗就嚎啕大哭,听到曹操打败仗却欢呼雀跃,是一个道理的。综上所述,刘邦和项羽之间总有一个失败者,但是,这并不能抹去他们英雄的身份,只是在后世流传中,因为种种原因而对两人褒贬不一。
参考文献:
1、 《史记》
2、 《史记.高祖本纪》
3、 《史记·项羽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