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开国权臣杨素生平 杨素结局 杨素子女 杨素是隋朝宗室么
公元572年,北周政坛发生了一件震撼人心的大事。皇帝宇文邕处死了他的堂兄宇文护,亲揽朝政!而此前,大权一直被宇文护总揽,宇文邕只不过是个傀儡而已。值此政局骤变之际,宇文邕整日忙着肃清宇文护势力,岂料,一件芝麻大的小事让他十分动怒。原来宇文护手下的一个在礼曹里任职的无名小官冲着这个当口竟两番三次地上表,请求皇帝为其在与北齐交战中阵亡的父亲正名,强向皇帝讨个说法。宇文邕赶他不走,不禁龙颜大怒,喝令卫兵将其推出斩首!不想那人非但面无惧色,还朗声道:“我在无道昏君手下做事,死则死矣,死得其所!”宇文邕极为诧异,想此人真乃壮士,正当用人之时,此等人才不可不留,正可为己所用。于是连忙唤回刀斧手,免其死罪,一如他的要求,追封他的父亲为大将军,加谥号日忠壮,同时提拔此人为车骑大将军,加他官号仪同三司。此人从此平步青云,成就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他,就是后来的隋代名相杨素。
少年奇才
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人(今陕西华阴)。杨家属名门望族,他的祖父杨喧在北魏任辅国将军和谏议大夫,他的叔伯爷爷杨宽在北魏任左仆射,北周代西魏后,杨宽又任小冢宰——宰相之职。杨素的父亲杨敷在北周任汾州刺史,即前面提到的那位阵亡将军,杨素可说是将门虎子、烈士之后。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出生于这样的家庭,有这样的背景,却毫无一般纨绔子弟的习性,相反,却自小胸怀大志,渴望建功立业,对于一般琐屑小事从不挂怀,因而许多人并看不出这位少年的过人之处。独有杨宽慧目识珠。对儿孙们说:“你们不要小看了处道,别看他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却有超群脱俗之能,前途不可限量。依我看,将来你们谁也比不过他!”
出生于将门之家的杨素有着得天独厚的习武条件,他终日苦练武艺,练就了一副好身手,骑马搏杀,弯弓射箭,无不精熟,为他日后率兵打仗、身先士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有一次,隋文帝杨坚亲率文武百官比武。当时隋朝武功极盛,猛将如云,而杨素箭箭命中,弓无虚发,名列第一。众官员心悦诚服,杨坚也极为高兴,当即亲手赏赐给他一个外邦所献的纯金盘子,价值上万钱。
不仅如此,杨素还刻苦学习文化,大异于一般武夫。举凡经史典籍、礼乐书法、乃至测占之术等等都无不钻研,尤其写得一手好文章,有一手好书法,他的草书笔走龙蛇,隐隐然有飞腾之势;隶书又圆润饱满,巍巍然坚如磐石,在当时都被天下人引为美谈。他在朝廷参掌诏书的拟定,“下笔立成,词义兼美”。宇文邕啧啧称奇,喜不自胜,对他说:“杨素啊,你尽管好好努力,不愁将来没有富贵。”更让宇文邕感到惊奇的是,杨素竟然抗声说道:“我心里从未想过图什么富贵,只是怕富贵找上门来图我!”后来在隋朝与薛道衡诗词相和,杨素曾作一首长篇五言诗,共达700 字,浑然一体,气势磅礴,而不乏俊秀风韵,且对仗工整,实为不可多得的一篇佳作。
杨素习文与一般迂腐儒生又有不同。他非常留意治国安邦之策,关注文韬武略,时时以天下兴亡劝勉自己,这为他日后率军征战、参掌朝政、治理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他结识了同样志向远大的牛弘。二人有着同样的抱负,互相勉励,互相帮助,结为莫逆之交。牛弘后来在隋朝也建树非凡,对于隋统一全国后的制礼作乐和思想文化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南征北战
六世纪后半叶,中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北方有北周、北齐,南方有陈。几大势力集团互相攻伐,逐鹿中原。结果是,北周灭了北齐,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后建国隋,隋又灭了陈,全国遂告统一,结束了近四百年的大分裂局面。在这一段武力大较量的时期,杨素身经百战,战功显赫。杨素带兵的最大特点就是身先士卒,勇猛顽强。他在北周的时候曾经跟随宇文宪征讨北齐,结果宇文宪全线溃败,仓促而逃,北齐士兵苦苦追逼。此时杨素显出英雄本色,他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率领十几名骁勇善战的卫士拼死杀出一条血路,使宇文宪得以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