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先锋特质
本文转自:解放军报
寻找先锋特质
■邓东睿
插图:唐建平
记者心语: 在连队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故事感动着,一股炽热的情感不知不觉在笔尖流淌。
我这次的采访对象名为“先锋”。其实,“先锋”不单指一个人,而是指一个连队——被中央军委授予“导弹发射先锋连”荣誉称号的连队。
受领采访任务时,一位新闻前辈对我提的要求是“一定要写好,也一定能写好”。原因在于我军校毕业后便被分配到这个连队,它的历史与现在发生的故事,我都再熟悉不过。在以往和前辈的多次交流中,我总爱提起在这个连队当排长时的“砺剑”故事。
然而,恰恰因为对这个连队的熟悉,我害怕自己采访时会“不识庐山真面目”,找不到好的新闻点,从而辜负了那些“最可爱的人”以及和他们并肩而战的青葱岁月。
在一个烈日炙烤的下午,我赶到第一个采访点——综合训练场。此刻,“先锋连”正与另一个发射连展开一场“精气神对抗”:通过武装越野、扛圆木、过水沟等连贯课目,让官兵在极限体能挑战中,培育一往无前的先锋气质、砺剑气概。
官兵挥汗如雨,临近终点时迸发出一声声嘶吼。一同前来采访的记者们为之动容,纷纷拿出相机定格这些画面。然而,我的心里却冒出另一个声音:这不是我要寻找的先锋特质。
在这座军营成长起来的我深知,部队组建以来,导弹训练场上的稳准严细、战术训练场上的敢闯敢拼,这些品质深深刻进了一代代“先锋连”官兵的灵魂和血脉中。可如果这些就是先锋特质,火箭军部队的其他发射连队不是都能谓之“先锋”?就好比此刻,与“先锋连”竞争的另一个发射连的官兵,不也正扛着连旗奋勇向前?
随后我走进连队的荣誉室,再次凝望着那面“导弹发射先锋连”荣誉旗帜,期待能在追寻历史中找到答案。在一本厚厚的连史相册中,我翻到一张老连长梅旭在导弹发射架下进行操作的照片。这让我想起一段往事。
那年,全旅组织“营营竞赛、架架排序”群众性练兵比武,要在各发射营、连间角逐出“十大金牌发射架”。赛前一个月,老连长带领骨干凭借实训经验拿出了一套导弹交接转载快速定位法。大家都信心百倍,有这套训法在手,“先锋连”必定稳操胜券。
让人意外的是,比武前夕,老连长却主动将这套训法无条件地与其他连队分享。
“连长,这样我们可能会输的。”一些战士对此表示不理解。“‘先锋连’永远不会输,”老连长斩钉截铁地说,“作为‘先锋连’的一员,我们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有为全旅整体战斗力着想的胸怀和担当。”
后来,连队官兵没有辜负老连长的期望,凭借努力在比武中拔得头筹。其他发射分队也在这套训法上潜心研究,多项战斗力指标创破旅队纪录。再后来,我随连队驾驭战车开赴大漠戈壁,执行发射任务。
导弹顺利发射的那一天,我和连长进行了一番深入的交谈。也是从那一刻,我读懂了他内心对“先锋连”倾注的深厚感情。
连长指着蓝天上那一条条导弹划过的“白云弹道”说,“先锋连”是火箭军连级单位中发射导弹数量最多的,也是创破纪录最多的,但我们要知道,导弹不可能都由“先锋连”来发射。过去我们追求的那些“先锋特质”,在今天、在未来都要有新的定义。我认为我们所追求的,不是在这支队伍里永远“一枝独秀”,而是通过努力和付出,在创新训法战法、突破战斗力建设瓶颈上下功夫,成为“一花引领百花齐开”“一剑引领百剑腾飞”式的领跑者……
连长的话像炉膛里迸出的火星,一粒一粒飞溅在我的心上。仰望天空,我知道,连长不仅给我讲述了他心中的先锋特质,更希望作为导弹排长的我,能继承和发扬这份先锋特质……
想到这里,自豪之情在我心头澎湃。随着往事一幕幕浮现,我寻找的先锋特质也有了答案。我坚信,随着“先锋连”官兵的成长、部队的建设发展、使命任务的变化,这份先锋特质还将与时俱进,也许它就蕴含在他们常说的那句话中——当那一天来临,如果有一个连队去参战,我希望是“先锋连”;如果有一枚导弹要发射,我希望由我的发射架来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