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蛤壳的功效与作用别名,海蛤壳别名
本文目录
1.海蛤壳别名 2.海蛤壳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3.中药枳壳别名是什么 4.中药红海蛤是什么样的
海蛤壳别名
海蛤壳别名为海蛤、蛤壳。海蛤壳为帘蛤科动物中几种海蛤的贝壳。青蛤贝壳2片,近圆形。壳长约36.5~56毫米,高几与长相等,宽度约为长度的2/3。壳顶突出,位于背侧中央,尖端向前方弯曲。无小月面,楯面狭长,全部为韧带所占据,韧带黄褐色,不突出壳面。贝壳表面极凸出,生长线在顶部者细密,不甚显著,至腹面渐粗大,凸出壳面。壳面淡黄色或棕红色。壳内面为白色或淡肉色,边缘具有整齐的小齿。小齿愈近背缘愈大。铰合部狭长而平,左、右壳各具3个主齿。外套痕显明,外套窦深,自腹缘向上方斜伸至贝壳的中心部,后端宽,至前端渐狭,呈楔形。前闭壳肌痕细长,呈半月状,后闭壳肌痕大,椭圆形。足扁平,舌状。生活于近海的泥沙质海底。中国沿海均有分布。
海蛤壳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主要是镇静安神,用于失眠。
中药枳壳别名是什么
是“蛤粉”。规范名称是“海蛤壳”。由于该药经常是打成细粉使用,故此,也称为“蛤粉”。———— 有些人会读错“蛤”这个字。
为帘蛤科动物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 和青蛤Cyclina sinensis Gmelin 等的贝壳。产各地沿海地区。夏秋两季自海滩泥沙中淘取,去肉,洗净。生用或煅用。捣末或水飞用。
【药性】咸,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应用】
1.肺热,痰热咳喘。本品能清肺热而化痰清火,用治热痰咳喘,痰稠色黄,常与瓜蒌仁、海浮石等同用;治痰火内郁,灼伤肺络之胸胁疼痛咯吐痰血,常配青黛同用,即黛蛤散(《卫生鸿宝》)。
2.瘿瘤、痰核。本品味咸,能软坚散结,常与海藻、昆布等同用,如含化丸(《证治准绳》)。
此外,本品有利尿、制酸之功,可用于水气浮肿,小便不利及胃痛泛酸之证。研末外用,可收涩敛疮,治湿疮、烫伤。
中药红海蛤是什么样的
【中文名】海蛤壳
【拼音代码】HGK
【别名】海蛤、蛤壳、红海蛤。
【拉丁名】药材ConchaMeretricisseuCyclinae原动物Cyclinasinensis(Gmelin)
【英文名】ClamShell
【类别】化痰止咳药
【药材基原】为帘蛤科动物青蛤等几种海蛤的贝壳。
【药源分布】动植物资源分布: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药材主产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地。
动植物生态环境:生活于近海的泥沙质海底。
【采收储藏】4-10月间捕捉。获得后去肉,洗净晒干。
【性味】咸,平。
【归经】三焦,膀胱,大肠,胃,心,肾经。
【功效】清热,利水,化痰,软坚。
【主治】热痰喘嗽,水肿,淋病,瘿瘤,积聚,血结胸痛,血痢,痔疮,崩漏,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
以上就是关于海蛤壳的功效与作用别名,海蛤壳别名的全部内容,以及海蛤壳别名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