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洋节,传统节日知多少(一)
取精华去糟粕,建立在文化存在的基础上
今天的夜晚,比往年来的清闲了许多,国家提倡传统文化的倡议终于开启,值得大书一笔。
之前国内所流行的洋节,真的是让人无语,以前经常和朋友交流,中国传统的节日,再不进行保护,真的就丢失了,国外的节日是有其特殊的背景、文化甚至宗教信仰,圣诞节平安夜,那些想过这节的人,是信基督教吗?在过洋节的时候真的懂得洋节的含义吗?中外对比,看看曾经丢掉的多可惜。
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基督诞生 的日子,公认的日期是12月25日,圣诞节本是一个宗教性的节日,耶稣被12使徒中的犹大叛卖并受难,受难日为星期五,最后的晚餐连耶稣在内共有13人,所以在西方,13是人们忌讳的数字,并且与星期五一起被视为凶日。两个问题:第一,不是基督教徒,过这个节日意义何在?第二,看看国内的电梯楼层按键,如12A一般规避13层,给谁看的,意义何在?圣诞节假期现在国外是跟元旦放在一起,类似于国内的春节假期,关于春节我想不必普及了,距离失传还远。
耶稣基督诞生的日子叫“圣诞节”
情人节,翻遍了所有的传言会发现,这依然是一个基督教的节日,甚至于他的普及很可能是来源于日本的糖果公司的营销策略。(那些过情人节的不知道是不是也跟着仇日)这方面必须普及中国历史上关于情人节的概念。
中国历史上关于情人节,目前通俗流行的说是七夕,笔者认为,纯属是无良商家的炒作而已。中国的情人节更贴切的有两个日一个是元宵节一个是上巳节。七夕除了牛郎织女这个爱情故事,其余的根本与情人无关,更多的是古时女孩子向上天乞求心灵手巧,可以理解成现代意义上的妇女节或者女儿节更贴切。
元宵节,首先,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随意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其次,元宵灯节期间,也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欧阳修“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辛弃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佳作更是可以之为佐证。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里重点想提“上巳节”,最早可追溯到周朝,在先秦时,这个日子已成为大规模的民俗节日,主要活动是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等内容。早在周朝,每逢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上巳日),人们就要到水边去祭祀,并用香熏的草药沐浴。后来人们称之为禊,《论语》中“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上巳风俗。自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这个节日也有人理解成中国的情人节,首先,一如元宵节,开春的踏青时节正是青年男女相会之机。其次,时令、节气、活动等,很符合古人的习俗与观点。上巳节与重阳节是相对应的,一个在暮春,一个在暮秋。这里重点想说的是,咱们有正统传承下来踏青的日子,却已经近乎失传。
曲水流觞
而与之同病相怜的,还有“花朝节”。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举行。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花朝节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花朝节与中秋节相对应。其日期还因地而异。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我国南北气候条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几天为节日是合理的。这样有意义的节日,就如此失传了,岂不可惜。
我们的传统节日很多内涵比国外的节日深远的多,并不是所有传统都是糟粕,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华夏民族了。同样的,也并不是西方的舶来品就都是好的,一个连自身文化都不能保护的民族如何能真正的强大,教育界更应该带头支持、推广、宣传弘扬传统文化。(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