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女子李季兰6岁赋诗语惊四座,但其父却说其必为失德妇人
有唐一朝,风气开放、文化昌盛,曾涌现出不少文采斐然、佳作甚多的女诗人,而活跃在盛唐年间的李季兰便是其中的代表。李季兰6岁的时候曾经赋诗并语惊四座,但是其父亲却说这个女儿将来一定会是一个失德妇人,而且不能善终。
李冶(713年——784年)字季兰,以字闻名于世。李季兰幼时“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李季兰6岁时曾参加过一次家族聚会,父母都是爱炫耀孩子的才华,这自古至今都是如此。这次聚会的时候李季兰的父亲也想显摆一下自己的女儿,就指着屋里的蔷薇让她作诗。李季兰一点也不怯场,“始年六岁时,作《蔷薇诗》云:‘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这下可是语惊四座,人们都啧啧称奇,但是李季兰的父亲听到这首诗却不怎么高兴,人们很奇怪,就问其原因,“其父见曰:‘此女聪黠非常,恐为失行妇人。’”
李冶
4年后,李季兰被送进剡中玉真观出家,李季兰每日做诗、弹琴倒也清净自在。转眼间,李季兰已经长到16岁年纪,因为厌倦道观中枯燥乏味的生活,便开始跟观外的士人们诗酒唱和,渐渐地在当地名声鹊起。“后以交游文士,微泄风声,皆出乎轻薄之口。”唐诗选家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中曾评论道“士有百行,女惟四德,季兰则不然也。形气既雄,诗意亦荡,自鲍昭以下罕有其伦”,对李季兰的性格过于开放,颇有指责的意思。
李季兰交游广泛,如大诗人刘长卿、“茶圣”陆羽、名僧皎然均同她意甚相得,而名士朱放、韩揆、阎伯钧、萧叔子等人跟她也是情投意合。李季兰的诗名如此之大,以至于后人将其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并称,号为“唐代四大女诗人”。当时她的名声甚至传到了宫中,唐玄宗李隆基甚至还要李季兰入宫面圣,当时的李季兰已经四十多岁,但是面圣这种殊荣也让她十分感叹,为此写下一首诗:“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归峰;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漫相峰。”李季兰本想前往,却碰上了唐朝乃至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安史之乱,结果她非但没能见到皇帝,反而因为战乱,一时间变得“无人问津”。
李适
唐玄宗出逃之后,先后经历了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到了德宗李适的时代。李适本来对已经暮年的李季兰感觉还不错,称其为“俊妪”,但是李季兰却在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朱泚僭号称帝为祸关中的时候和朱泚交往甚密,书信频繁,甚至还曾为其写过几首颂诗。有了这些事情,李季兰就变成了一个“逆党”。建中五年(784年),“皇帝再克京师,召季兰而责之,曰:“汝何不学严巨川有诗云:‘手持礼器空垂泪,心忆明君不敢言’?”遂令扑杀之。”一代盖世才女,最终却落得如此凄惨的结局,实在是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