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陇西之外,历史上最大的“魏谍”左将军郭循,谋君又杀相
身为降将,却被后主刘禅破格提拔到左将军一职。(昭烈皇帝刘备当年也只是左将军而已啊)
可他偏偏又隐忍多年,获取蜀汉高层信任后企图刺杀刘禅报效曹魏,多次“斩首行动”无果后却转换目标成功刺杀了蜀汉大将军费祎。(蜀汉四相之一,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
他降而又叛,甚至有可能一开始就是诈降,所以说郭循(另一种说法叫“郭修”)才是历史上最大的“魏谍”。
被曹魏追封长乐乡侯、食邑千户,最佳受益人却是蜀汉姜维...
网友戏称《风起陇西》详细展示了蜀汉怎么灭亡的——派系斗争内耗严重、人人心怀鬼胎......
放到郭循这里亦是如此。
这里面有三处细思极恐的小细节:
①郭循是曹魏降将,又被另一位曹魏降将姜维所俘,费祎死后恰恰是姜维的权势达到空前的规模,以至于诸葛瞻说:“外不能制姜维”。
②郭循想要表忠心,一来可以身死殉国;二来可以走长线、长期提供情况。为何成功混到了高层却非要采取这种最极端的方法。
③抛开郭循第一次的刺杀目标后主刘禅,不是应该优先刺杀最激进的主战派吗?为何主战派的姜维没事儿,休养生息派的费祎却被刺杀?
套上风起陇西的剧情,北伐和休养生息两种国策都没有错,只是费祎成了温和一点儿的李严,而姜维成了激进版的诸葛丞相+更加没有底线的杨仪。
由此,第二次风起陇西的剧情上演。
而郭循,不管他是民间演义中的曹魏中郎将,还是裴松之注释中的一介平民。是曹魏故意派出去的暗装,还是投降蜀汉以后又被策反(买通)都不在重要。他最后成为了棋子,淹没在历史尘埃之中。(声明:此段仅为大胆推测臆断,不作正式结论,欢迎评论区交流讨论)
遇刺之前的蛛丝马迹,张嶷发出危险预警
《三国志.蜀书张嶷传》记载张嶷曾引岑彭、来歙之事劝诫费祎慎防刺客,可谓未卜先知。
张嶷是什么人?与曹魏降将夏侯霸乃托心之交,蜀汉精锐“无当飞军”的第二任首领。除此之外,他还曾精准预测东吴顾命大臣诸葛恪的覆灭。
是直觉吗?当然不是,是他对军政的敏感性。还记得剧中的马岱吗?蜀汉后期的张嶷何其相似。
蜀汉的人才凋零与必然灭亡
你家主将姜维是曹魏降将,大将夏侯霸是曹魏降将,超级精锐“无当飞军”首领王平也是曹魏降将,这个是曹魏降将,那个也是曹魏降将,可见其人才凋亡程度真的相当恐怖,甚至到了没降将都无人可用的程度。
曹魏旋即派出刺客郭循蛰伏,刺杀刘禅也应该是他最开始的任务。可能是良心发现,也可能是成了曹魏降将派的双面间谍,郭循最终选择杀掉费祎。
253年,蜀汉大将军费祎正在开办岁首大会,被郭循突然发难并刺伤,几天后去世,郭循自己也被卫队击杀。紧接着,曹魏皇帝曹芳下诏追封郭循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还让他的儿子继承了爵位。
而网友似乎对风起陇西中的蜀国谍战并不太满意,因为太多的人牵扯其中枉死。尤其是支撑每个人的都是那句话“为了兴复汉室”。不管是李严、杨仪,还是陈恭、冯膺亦是如此。甚至怒称,“这样的汉室,救他何用。”历史上的郭循可能人生尽头也会大喊着“为了大魏”而死吧。
本来蜀汉人才方面就不占优势,还被无限分散内斗,人人心怀鬼胎。真的从剧中,从历史中看到了蜀汉灭亡的必然。诸葛亮李严如此,后边猜想中的姜维、费祎也如此。(声明:此段仅为大胆推测臆断,不作正式结论,欢迎评论区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