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金倒斗是什么意思(盗墓笔记中盗墓为什么要叫倒斗)
得益于小说《鬼吹灯》和《盗墓笔记》两部小说,盗墓贼与盗墓的故事风靡一时,甚至至今余热未消。王胖子、大金牙、胡八一、闷油瓶、吴邪等都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
那么,你知道盗墓为什么要叫倒斗吗?书中提到的盗墓四派:发丘、摸金、搬山、卸岭有什么关系,又有什么不同?
传说盗墓这行当的祖师爷是曹操,当年他为了筹措军饷,组织人手,几乎盗尽了所有能找到的古墓,拿走里面所有值钱的东西。
不过有人认为这只是源于袁绍讨伐曹操时,陈琳写的一篇著名的檄文,对曹操存在栽赃的嫌疑,并不可信。史书并没有记载过曹操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一说。
盗墓者,一般不说“盗墓”,大概是因为不好听吧。毕竟是掘人坟墓,对死者不敬,有损阴德。
而且如果墓主人有子孙后代存世,被知道了也会引来不小麻烦。为了避免走漏风声多生事端,于是多了一层隐晦。
至于为什么都称“倒斗”。想来是因为凡是大墓,除了修建在深山里的大多都有封土层,封土层形状就像一个过去用的农具:斗。
而大墓就像一个斗倒扣在地上,墓中的金银珠宝都在斗下,盗墓者必须把斗拿开,才能得到里面的东西。因此叫“倒斗”。听起来似乎更雅致一些。
按照书中描述,过去盗墓者,一共有四大派系,分别是发丘天官、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卸岭力士。
发丘天官,以发丘印为凭据。至于发丘将军,据传是到了后汉才有的。
叫发丘天官、发丘灵官或发丘中郎将。他们的手段和摸金校尉完全一样,只是发丘中郎将据说手里比摸金校尉多了一枚铜印,叫发丘印。印上刻着“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八个字。
在盗墓者手里是一件不可替代的神物,谁都想得到它。不过,据小说《鬼吹灯》说,这种铜印毁于明朝后期永乐年间,后来再没有见过。
发丘派不崇尚暴力,他们爱好团队合作,认为人多力量大,只有多人同行,并且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去盗墓,这样方可万无一失。
据说,发丘天官或发丘中郎将,是摸金校尉的首领。摸金校尉是发丘中郎将的下属。他们精通“寻龙诀”和“分金定穴”。
盗掘古墓,则更注重技术和经验。以《易经》为宗旨,讲究分金定穴,盗墓主要依靠观风水、辨气象,以定位古墓的穴位。
另外,就像发丘天官有发丘印一样,正宗摸金校尉也配有自己的信物,那就是摸金符。
不同于发丘、摸金这种技术流,搬山道人则是利用外力破坏古墓,以完成盗墓行为。他们不懂风水星象,但身手了得,学的是搬山分甲术,擅长破解古墓中的各种机关。
他们采取的是"开喇叭"式的盗墓方式,通过打通墓葬从而使其通风,排出毒气,使进入的人降低在墓葬里发生晕厥的危险,因此对墓葬的破坏性非常大。
搬山道人之所以被称做"道人"是因为搬山门人经常身着道士装扮作为掩饰,相传搬山道人都拜伍子胥为祖师,因为盗掘古墓不为钱财,只为了结前恩旧怨。
《鬼吹灯》里的鹧鸪哨,枪法、轻功都非常高超。这算是搬山派的优势所在吧。
四派中,“卸岭力士”的组织性可能是最强的,他们介于绿林和盗墓两种营生之间,属于半匪半盗,他们有领导,名为“盗魁”,一切行动听从“盗魁”指挥,盗墓所得,聚义分赃,也是一切由盗魁说了算。因为人多势众,只要找到古墓,就敢公开挖掘。
他们有时也用穿山甲挖洞,直达墓穴。众力发掘,毁尸平丘,搜刮宝货,毫厘不剩,专效仿昔时赤眉义军的作为。卸岭,光听名字就知道,它的破坏性是最大的。
俗话说:死者为大,入土为安。掘人坟墓之事终究道德有亏,不该想,更不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