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古国之徐国历史介绍 徐国历代国君简介

2023-10-25 19:24 来源:秀流网 点击:

消失的古国之徐国历史介绍 徐国历代国君简介

徐国,是

西周

、春秋时代的诸侯国之一,国君为嬴姓。又称徐戎,亦称徐夷或徐方。夏代至周代,分布在今淮河流域(今山东郯城一带)。在周穆王时期,才肯臣服于周朝。周初,安徽泗州(其都先在山东郯城,后迁都至安徽泗县江苏省泗洪县)一带为中心,建立徐国,在东夷中最为强大,春秋时为楚国所败,前512年为吴国所消灭。

徐,是一个姓,也曾是一个国。在遥远的上古时代,据说有位品行高洁的先贤带领百姓开创了徐国。这个古国存续了1500余年。在它毁灭后,一群后裔以国为姓,永世纪念昔日家国的辉煌。

维系千年的徐国

徐,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个姓氏。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徐”这个姓氏起源于一个古老的国家——徐国。

说起徐国,首先要说到大禹。大禹奉舜帝之命治理洪水,立下大功,得以继承舜的帝位。在他治水的过程中,东夷族领袖伯益的支持是功不可没的。正因为如此,大禹晚年也许是出于公心,也许是迫于舆论,准备禅位给伯益。可伯益淡于权位,主动让位给禹的儿子启,自己隐居于箕山之北。根据《史记》的记载,禹一开始准备禅位给皋陶,但是皋陶早早就去世了,而后禹就准备禅位给伯益,但启依靠武力夺位,建立了夏朝。

启子承父业,带来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改革,禅让制变成了世袭制,“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进入“父传子,家天下”的奴隶社会。这不但改变了历史,而且改变了伯益所代表的东夷族诸多部落的命运。

大在公元前2170年(夏启六年),为了永绝后患,夏启将伯益杀掉了。为笼络人心,夏启一面以重礼安葬伯益,一面将伯益的次子若木封于徐(山东中部、南部,郯城一带),这就是徐国的创始。

夏朝期间,徐国国君大多贤明有为,徐国不断发展。夏朝对徐国不敢大意,经常进行征伐,掠夺财富和人丁,以削弱徐国的实力。这就引起后来徐国国君后羿、寒浞与夏的斗争。到了商代,徐国受征伐的情况大大减少了,徐国人在这种相对比较安定的环境中刀耕火种,在黄海地区创造出了灿烂文化。

到了商末,特别是周朝前期,徐国力量强盛起来,甚至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期。从周公旦开始,周成王、周康王几代中,西周和徐的战争是最频繁的。徐国参与了以武庚为首的商殷残余贵族的叛乱,抵制周公的东征。徐国的驹王起兵直接攻周一直打到黄河边上,徐的后人为“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而自豪。鲁侯伯禽(周公旦的儿子)经常不断地与徐国磨擦,《尚书》载:鲁与徐戎、淮夷有过激烈的战争,鲁国受到威胁很大,以至一度不敢打开国都的东门。周朝统治者一直认为强盛的徐国是周朝统治的严重威胁,所以对徐国不放心,频频征伐。对此,《诗经》中多有记载。面对倾天下之力而来的周朝,徐国屡屡败退,南迁到泗洪一带。此时,徐国国君曾以诸侯国首领身份率兵西征,与周对峙。周穆王不敢与挟庞大军队而来的徐国交战,承认徐君为诸侯的盟主。可以说,徐国是周王朝第一个名正言顺的霸主,比春秋五霸的兴起要早得多。

西周的中后期,王位子传到徐偃王手上,徐国在淮泗地区再度复兴,正如史料记载:“徐偃王处江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徐国的复兴引起西周担心,于是命楚国举兵讨伐。徐偃王生性仁义,不忍心因为战争而让徐、楚量规百姓受难,于公元前963年(周穆王十三年至十七年间)便弃国而走,定居到彭城武原县东山(今邳州西北徐山)下,随迁的百姓有数万之多。徐偃王还曾经率领部分徐国人经海路南下,到达浙江宁波一带。最终,徐偃王还是在追兵的压迫下,怀抱美玉投海而死。

由于徐偃王的仁义备受称赞,周在击败徐偃王后,又被迫封徐偃王的次子宝宗为爵,置都彭城,继续治理徐国,这便是今天的梁王城的由来。此时是在周共王(前922~前900)时期。

春秋时,齐国等诸侯国割据称霸,徐国再度南迁到淮南、江北苏皖接壤的淮泗地区。那时,徐国已经国力弱小,民心比较松散,没有多强的抵御力量,夹在大国之间,小心翼翼生存。

公元前512年(周敬王八年)夏,吴国派出使臣,责令徐国(今安徽泗县)和钟吾国交出领兵在外的公子掩余和烛庸。二国依仗有强楚撑腰,拒不从命,并私自放走二公子,让他们去投奔楚国。楚昭王十分得意,立即派出大员隆重迎接二公子,并让二公子在养地(今河南沈丘县)暂时住。接着,又命令莠尹然、左司马沈尹戍重修养城,把养城东北边的城父、东南边的胡田两块地方封给二公子,企图利用二公子危害吴国。这正好给了吴王出兵的口实。同年冬,吴王夫差派孙武、伍子胥兴师北渡淮河伐徐,放泗水水淹徐国。徐王章羽披散着发头,脸上刺青,将自己捆绑起来,领着妻子跪在夫差面前,请求保留国土,夫差不准。章羽无奈之下带着王室族人逃奔了楚国,徐国自此失去国号。

夏启6年封若木于徐之后,徐国经历了夏、商、周三个朝代,共有44代君王,存世1500余年。

徐在西周为东夷集团中最大的国家,《韩非子》说他地域五百里。《诗经》篇说“率彼淮浦,省此徐土”。目前,在浩浩茫茫的历史文献资料中,很少见到徐国的具体经营状态,如经济、生产方面的文字。但是我们从出土文物,特别是青铜器铭文考古中,可以获得一些间接的东西。

古代青铜器出土文物,主要从商朝中、后期开始,到西周达鼎盛期。青铜器的制作标志着古代社会的生产和经济的发展。现已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有大量的铭文,极其丰富的证实和弥补了传统历史文献资料确切性及不足之处。西周金文中几次提到伐淮夷“孚吉金”的记录。“孚”相当于获取和掠夺的意思,“ 吉金”是优良的青铜器,徐戎是淮夷部族中最大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曾伯粟簋铭文载:“克逖淮夷,印燮繁汤(阳),金道锡行”,表明当时安徽繁阳以南的淮夷地区盛产铜和锡。《兮甲盘》铭记载西周关市之征,对南淮夷和诸侯百姓的相应规定,铭文中说:“淮夷旧我帛晦(贿)人,毋敢不出帛、其积、其进人。”“敢不用令,则即刑戴伐”,就是说淮夷必须向周王朝交纳吉金和财物,以及提供劳动力,否则就要讨伐。仅在周穆王时代,就发现十五器和淮夷有关的战争记录的铭文。《诗经》写鲁僖公征服淮夷,建造泮宫宴庆群僚的情况,以“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为尾结之句。

徐国的经济非常发达,是西周王朝赋税的主要提供地区,所以“征东夷”、“征东国”成为西周立国之后的主要战事,这在西周早期的许多青铜器铭文上也都有历史性的文字记载。徐国的经济发展还可以从徐器铭文和徐姓家谱及杂史中得到一些印象。例如:绍兴出土的“徐肴尹汤鼎”,“肴尹”是商朝、徐国、楚国设有管理祭祀的官员。《逸周书•王会解》中有:“祝淮氏、荣氏”:“淮、荣二祝之氏也。”其中淮氏当系淮夷,居然当上了周王朝的巫祝,可见淮夷经济的发达带来文化的进步,不然,周王朝不可能把祭祀这一神圣的职务轻易地授给一个夷人。徐国是淮夷中代表性的国家,已经有十分明确的分工管理这方面的官员。

《诗经》是歌颂鲁国养马众多的篇章,相对来说淮夷地处江淮河网交错,航运事业占着优势。《英山徐氏宗谱》载:第三十八世祖先徐畅,“畅仕梦为司楫,主航运之事。周昭王南征,使畅操舟事之,行之汉泽,舟失其底,昭王死之,逸于南昌,报父仇也。”“司辑”是管理航运和船舶的官员,联系早先出版的《中文大辞典》“徐偃王”条下注:“穆王时徐子治国,仁义着闻,欲舟行上国,乃导沟陈蔡之间……”徐国居然想以航运的优势开凿运河,其国力可想而知。

传说中的英雄,历史上的暴君

许多人都知道“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故事。

传说中,后羿和嫦娥都是尧帝时代的神人。当时,天帝有十个儿子,轮流作为太阳照耀人间。一天,因为疏于看管,十个太阳一起溜出来,同时出现在天空,大地被烤焦了,庄稼干枯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

天帝被惊动了,非常生气,命善于射箭的后羿到人间管教自己的儿子。后羿带着天帝赐给他的一张红色的弓,一袋白色的箭,和他美丽的妻子嫦娥一起来到人间。

本来,天帝只是想让后羿吓唬吓唬自己的儿子,谁知后羿看到人间的苦难,怒不可遏,张弓搭箭一支一支地向太阳射去。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九个,幸亏有人拉住后羿,最后一个太阳才得以保住性命。这最后一个太阳不敢再胡作非为,兢兢业业地做自己的本职工作。

后羿为百姓立下大功,却杀掉了天帝的九个儿子,加上基督后羿功劳的天神进谗言,天帝终于把后羿永远贬斥到人间。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隐居在人间,靠打猎为生。

后羿觉得对不起受他连累而谪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来几颗长生不死之药,好与嫦娥两人在世间永远恩爱地生活下去。这种灵药,吃一颗可以长生不死,吃两颗就可以重新飞上天庭。嫦娥过不惯人间的生活,乘后羿不在,偷吃了全部的长生不死药,结果飞得太远,竟然飞到月亮里去了。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历史上真的有后羿其人,并且这个后羿还是徐国国君,他的妻子也确实叫嫦娥。

夏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即位。太康是个十分昏庸的君主。他不管政事,专爱打猎。有一次,太康带着随从到洛水南岸去打猎。他越打越起劲,去了一百天还没有回家。

那时,黄河下游的后羿做了徐国国君。他野心勃勃,想夺取夏王的权力。他看到太康出去打猎,觉得是个机会,就亲自带兵守住洛水北岸。等到太康带着一大批猎得的野兽兴高采烈地回来的时候,走到洛水边,发现对岸全是后羿的军队,归路被断绝了。太康没办法,只好在洛水南面过着流亡生活。

虽然逼得太康有国难投,有家难回,自己把持了夏朝大权,但后羿怕天下人反对,不敢自立为王,另立太康的兄弟仲康当夏王,做傀儡,自己掌握实权。

后羿开始还只是做仲康的助手。但仲康死得早。仲康一死,后羿更加肆无忌惮,干脆把仲康的儿子相赶走,堂而皇之地夺了夏朝的王位。

成为新一代夏王的后羿远不是神话传说中那样英明神武又心地善良的人。他不仅穷奢极欲,想方设法压榨百姓,还仗着射箭的本领和太康一样四处打猎,把国家政事交给他的亲信寒浞(音zhuó)。寒浞也是个有野心的人。他瞒着后羿收买人心,到羽翼丰满后,就趁后羿打猎归来时派人把他杀了。

寒浞杀了后羿,夺了王位,怕夏启的子孙跟他争夺,派人到处追杀仲康的儿子——相。相逃到哪里,不多久,寒浞的追兵就会衔尾而至。后来,相终于被寒浞捉住杀掉了。那时,相的妻子正怀着身孕,在寒浞的追兵追杀之下,从墙洞里爬了出去,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少康。

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部落看牲口。寒浞不知从哪里得知相有个遗腹子还活着,立即发兵追讨。少康得到寒浞派人追捕的消息,立即逃到舜的后代有虞氏那里。

少康从小在艰难的环境中长大,练了一身本领。他得到有虞氏的支持,在有虞氏那里招兵买马,组建了自己的军队,后来又得到忠于夏朝的大臣、部落的帮助,终于开始反攻寒浞。寒浞也不是一个有能力的统治者,很快就被少康打败。少康终于将王位夺了回来。

夏朝从太康到少康,中间经过大约一百年的混战才恢复过来,历史上称作“少康中兴”。

寒浞被少康消灭了,可以徐国为首的东夷族跟夏朝之间的斗争还没完。东夷族人有很多出名的射手,弓箭精良,射术高超。后来,少康的儿子帝杼(shù)即位后,发明了一种可以避箭的护身衣,叫做“甲”。凭借这种防具,夏朝战胜了夷族,徐国在夏朝期间的兴盛时期结束了。

仁义失国的徐偃王

早在尧舜禹时代,少昊的后裔大业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舜帝赐大业的儿子伯益姓嬴,所以说,伯益的全名叫做嬴伯益。伯益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大廉,一个叫若木。其中,若木被夏启封在“徐”国。夏朝时,徐国曾与夏朝对抗,到殷商春秋时期,徐国仍是一个较强大的诸侯国,与周以及其他诸侯国时有摩擦。后来,王位传到徐偃王身上。

徐偃王,名诞,全名嬴诞,生于周昭王三十六年。据历史记载,徐偃王“生而胞不坼,以为不祥,弃诸水滨”。也就是说,他生下来时胞衣居然没有破,像一个肉球,家人因此甚为厌恶,以为是不祥之物,因此把他抛弃了。这个经历与哪咤有点相似。神话传说中,哪咤出生时也是个肉球,很可能也是因为胞衣没有破的缘故。

有一位姓独孤的老婆婆,养了一只叫“鹄仓”的狗,总喜欢自己四处溜达找食吃,并且时常抓一些野鸡、兔子带回来给老婆婆。这只狗发现了被抛弃的徐偃王,把他叼回家。老婆婆看到狗叼回一只肉球,里面还有东西在蠕动,十分奇怪,剖开一看,居然得到一个婴孩,形容端正,哭声宏亮,只是两只小手握得紧紧。老婆婆强掰开一看,婴孩左右两手上各有一团复杂纹理,像两个字。后有人告诉老婆婆,这两个字,一个是“偃”字,一个是“王”字。这个孩子长大后,就是徐偃王。《故徐国泗洪旧志》介绍,救偃王的那只狗“鹄仓”死时,“头生角而九尾,盖黄龙也。葬之徐里,有垄存矣”,名为“龙墩”。现遗址位于泗洪县陈干乡境内。

出生后的徐偃王,据《尸子》记载,“有筋而无骨”,大概是身体的柔韧度比较好,就像没有骨头一样。他自幼极具冒险精神,“喜入深水而得怪鱼,入深山而得怪兽。”在《荀子•非相》中说:“徐偃王之状,目可瞻马。”意思是说,徐偃王的眼睛很大,可以与马眼相比。而且地志上也记载,“王生有异相,目不能视细,望远乃见”。由此可见,徐偃王可能是一个远视眼,还可能患有甲亢症。

徐偃王17岁时,饱读诗书,20岁时,不知如何与家族相认,继承了徐国国君之位。继位后的徐偃王在徐国大行仁政,而且是“弛甲弋,坠城池,修行仁义,被服慈漫,视物如伤,以怀诸候”。也就是说,他主动裁军,不营建防御设施,把省下来的军事费用用于修建学校,改善民生,以仁义治理民众,以诚信对待诸候。在他的治理下,徐国境内老有所养,幼有所教,成有所用,徐偃王得到民众的拥戴。但是,当时是一个诸侯争霸的乱世,徐偃王削弱军事力量固然可以让国家富强,但没有军事后盾保障的国家,越富强,越容易受到侵略。徐偃王不注重发展军事力量,为自己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公元前996年(周穆王六年),徐偃王到洛阳朝见周天子。当时,东南有人作乱,周天子令徐偃王率领东方诸侯平定叛乱,同时赐封诞为伯。

东方各诸候受周天子之令,又觉得诞之仁义,是一不错的国君,所以“贽玉帛死生之物,朝于徐”,并且,有人提出拥戴徐偃王为王。徐偃王一时得意忘形,真的开始称王。他是西周诸候国中第一个敢向周天子叫板称王的诸候。

徐偃王称王之后,开始营建徐国国都,把国都扩大了几倍。《地理志》记载,“故徐国,其城周十二里”,而周天子的王城也不过九里。国都建好后,偃王已经不满足于做一个偏王。他有了“欲霸上国”的野心。

后来,徐国人开挖水渠时,得到“朱弓铜矢,以为天瑞”,献于偃王。弓矢是征伐之物。获得征伐之物,在当时许多徐国人看来,是上天把天下的征伐之权授予偃王。当时只有周天子才有征伐的权限,而这时的徐国,因偃王大修文德,人民安居乐业,年年五谷丰登,民众,纷纷来归,东方大小三十六国诸候自愿割地献徐,有一些诸候国甚至自愿并入徐国联邦。徐国一度从一个百里小国,变成地方数百里的中等诸候国。徐偃王也以为自已有了霸天下的资本。但他是想仁霸天下,或文霸天下。

这时,西周天子周穆王正在做两件事:一是派兵征西,讨伐游离在周朝边境线上的少数民族犬戎族小有收获;二是令工匠制作成八骏之车驾,然后带着仪仗队,乘宝马香车,巡游天下。当他游历到昆仑山时,碰到了西王母,与西王母天天“宴于瑶池,歌讴忘归”。西王母是神话里专管天下灾难的神仙。居昆仑之巅,与周天子相识后,演择出人神之恋的神话。但据现代人考证,当时与周天子约会的西王母,不是什么住在昆仑山上的神仙,而是西北地区的一位部落女酋长。她见到周天子宝马香车,而随从众多,衣冠赫赫,也许反认为周天子是天上的什么神仙,所以与周天子演择一出差点 “倾城倾国”的恋情。

正在昆仑山与西王母约会的周穆王,听到徐偃王逾制建都的情况汇报,勃然大怒。他命造父驾自自已的专车回到国都,联合楚国出兵击徐。

楚王接到周天子命令后,与臣下商议。有大臣说:“现在徐国附近有大小三十六国臣服于徐国,不讨伐的话,楚国总有一天也要向徐国称臣。”

楚王心里有些没底,说:“徐偃王是个有道之君,多行仁义之举,国人拥戴他,讨伐徐国未必能成功啊。”

大臣则认为:“现在楚国地方数千里,楚大徐小,楚国以强击弱,犹如以石击卵,能够一举成功;而徐偃王这个人,文德还没有修到至高境界,却松弛武备,国家会是一触即乱。所以,楚国伐徐,必将胜利。”

楚王听了大臣的分析,深以为然,立即出兵伐徐。

楚国出兵的消息传到徐国。徐偃王叹息说:“圣人不可杀人已呈已欲,君子不处危邦,楚患者,诞一人而已,我去,则刀兵可息。”所以,徐偃王宣布去国,走彭城,民众自愿随之者数以万人。居住之地是为徐地,徐州也因些得名。

徐偃王弃城而走,楚国却不肯放过,一路追杀。徐偃王无奈之下跳海自杀,临终之前叹息说:“吾赖于文德,不明武务,以至于此。”

徐偃王死后,造父因为此次事件有功,被周穆王封于赵,成为后来赵国的祖先;徐偃王的儿子宗继位为徐国国君。后来,徐国又传了11代,为吴国所灭。

到唐代,衢州人为徐偃王建庙时,请韩愈作碑记。韩愈作《衢州徐偃王庙碑》云:“徐与秦俱出伯翳,而秦处西偏,而秦以武胜,虎吞诸国为雄,诸国皆入秦为臣,秦无所利,上下相害,卒偾其国而沉其宗。徐得处地中,文德为治,及偃王诞当国,除刑争末事,待四方以仁义。得朱弓铜失之瑞,穆王闻之,恐遂称受命,令造父合楚伐之。徐不忍斗其民,故走死其国。偃王之后,自秦至今,名公巨人,继迹史书;而秦后,兹无闻家。非偏有厚,施仁与暴之报,自然异也。”秦以武失其国,徐以文失其国。韩愈为徐偃王作的碑传,也是对徐偃王施仁义的肯定。

清人《徐偃王志》中记载,徐偃王自黄河造舟入海,到达越地。最后定居在舟山群岛上。现在舟山群岛上还有许多徐偃王庙。据《宝庆四明志》记述,宋有曾经在舟山打捞出一尊无足实心铜鼎,证明是徐偃王遗物。另外,现在舟山群岛上,至今尚有许多地名,是以“泗洲”两字命名。如“泗礁山”,“泗洲塘”,“泗洲岙”等,还有一些地方,供奉着泗洲大帝庙。而这里的泗,就是指徐偃王故都。

传承万代的徐姓

徐姓在中国姓氏中并不少见。“徐”这个字作为名称出现,比徐国更早。在大禹时代之前,可能就有徐这个地方了——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岛时,其中就有徐州。还有人考证,大禹所划分的九州,不是他首创,而是因袭舜划分的十二州。这样说来,“徐”这个名称由来就更早了。

甲骨文“余”字,有人考证就是“徐”字的原貌。从余到徐,经过许多变化,或加“土”旁,或加“木”旁,或加“水” 旁,或加“禾” 旁。这些变化,说明古徐国人是在水边居住,已经有房屋、城池,懂得开垦土地、种植稻麦等。由此可见,“徐”的历史非常悠久。

徐姓是徐国人的后裔,这已经是不容置疑的了。不过,伯益的这一支子孙,很可能并没有立刻“以国为氏”。他们的以徐为姓,应该是在公元前985年(周穆王十七年)以后。徐姓虽然有长达4200年的古老渊源,但中国人中真正出现徐姓的历史差不多是3000年左右。

徐姓与黄姓同源,都是东夷族部落首领伯益的后代

伯益,也称大费、伯翳,传说他精于畜牧和狩猎。伯益是黄帝轩辕氏的第八世孙,系出颛顼高阳氏,曾经为尧舜掌火,“裂山泽而焚,禽兽逃匿“,采用烧山政策,猎取逃匿的鸟兽,为当时解决了最迫切的民食问题,又曾助夏禹治水,所以虞舜就赐他姓嬴。夏禹受禅,曾以伯益为相,临死前,又决定把帝位禅让给他。可伯益看禹的儿子启年轻而贤明,坚持让贤,只在启的守丧期间代摄了三年政事,等到丧满,立刻远走高飞,跑到箕山(在今河南省)之南隐居起来。夏启即位后,感念伯益禅让归隐的高义,便把伯益的次子若木封在徐国,也就是现在安徽省泗县以北的地方。从此,伯益的子孙就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一直到西周初年,才因为国君徐偃王的“僭称为王”,而被周穆王派来讨伐的楚国所灭。

徐国被灭以后,周穆王倒是没有赶尽杀绝,又把徐偃王的儿子宗复封为徐子,当然,从王位变成子爵,徐国的地位是一落千丈了。就从这个时候开始,徐国的后裔,由于失国之痛或得不到妥善的安置等因素,便有人“以国为氏”,而姓了徐。

不过,当时徐国后裔的以国为氏,并不是全面性的,只有一部份人开始以徐为姓。他们的全面“以国为氏”,应该是春秋时期徐国被吴国灭亡以后的事.根据史书的记载,徐国亡国时的徐子,是宗的第十一世孙章羽,他也就是徐堰王的第十二世孙,伯益的四十四世孙,黄帝的五十二世孙。

曾经有人怀疑,古代的徐国,立国虽早,所拥有的地盘却小,历经夏、商二代,及周初,一直都局限于安徽的泗县附近,泗县隔武汉甚远,徐国的后裔怎会跑到那里去发展

涂偃王时,徐国最强盛,势力曾经向北发展到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南方则直抵安徽中部和浙江东部。因此,江苏省铜山县的武原东山,由于徐偃王曾至其地,就被命名为徐山,浙江的定海,过去也曾有退堰王城的地名。在楚国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徐国人有一部分跑到南方定居,另求发展,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鲁南苏北一带,在汉朝实行郡县制度的时候,是属于当时的东海郡。几千年以来,徐姓家庭以“东海”表示自己的根源和来处。东海是汉朝初年便已出现的一个郡名,包括现在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以及山东省滋阳等县以东至海之地,郡治在山东郯城县西南。

简单地说,徐姓世系是这样的:一世祖黄帝;二世祖昌意;三世祖颛顼高阳氏;四世祖为“八桤”之一的仲容;五世祖夷;六世祖武恒;七世祖伯辛;八世祖皋陶,号大业;九世祖伯益;十世祖若木,于夏初被封于徐国,这便是徐姓的始祖。此外,若木的兄长大廉是秦、赵等姓的始祖;其弟恩成则为江氏始祖。

不过,伯益的后裔不仅仅只有以徐为姓的一支,据史记秦本纪的记载,伯益姓嬴,而分衍自嬴姓的姓氏,就总共有十四个,即:“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莒氏、郯氏、终黎氏(即钟离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年、秦氏。然秦以后造父封赵城,为赵氏。”所以说,徐姓的“同源异姓”宗亲是非常多的。

徐国大事记

大在公元前2170年(夏启六年),夏启杀伯益,将伯益次子若木封于徐,徐国就此诞生。

太康时,徐国国君后羿逐太康,立仲康,仲康死后又自立为王,最终被亲信寒浞杀死、篡权。后,仲康之子少康崛起,打败东夷集团,夺回王位。

公元前996年(周穆王六年),徐偃王率东方诸侯平乱有功,被周天子赐封为伯。

公元前963年(周穆王十三年至十七年间)周穆王命楚国举兵伐徐。徐偃王弃国逃走,最终被追兵压迫,投海而死。周封徐偃王次子宝宗为爵,置都彭城,继续治理徐国。

公元前512年(周敬王八年)冬,吴国伐徐,水淹徐国。徐王章羽逃奔楚国,徐国自此失去国号。

徐国世系

受封之前的世系

少典

黄帝

昌意

颛顼

女修

大业

嬴伯益(舜赐嬴姓)

受封之后

嬴若木 夏后氏封之于徐 公元前2070年-公元2052年 在位17年

嬴奄延 公元前2053年-公元前2003年 在位51年

嬴琛 公元前2002年-公元前1986年 在位17年

嬴铄 公元前1985年-公元前1918年 在位68年

嬴泓显 公元前1917年-公元前1903年 在位15年

嬴亮 公元前1902年-公元前1868年 在位35年

嬴允迪 公元前1867年-公元前1833年 在位35年

嬴绛 公元前1832年-公元前1804年 在位29年

嬴敦 公元前1803年-公元前1783年 在位21年

嬴旌 公元前1782年-公元前1731年 在位52年

嬴颐 公元前1730年-公元前1695年 在位36年

嬴睿 公元前1694年-公元前1668年 在位27年

嬴璟 公元前1667年-公元前1624年 在位44年

嬴靖 公元前1623年-公元前1593年 在位31年

嬴云

嬴炎

嬴萧

嬴逊

嬴翀

嬴肈

嬴振

嬴关

嬴兴

嬴表

嬴常

嬴蕃

嬴蕃畅

嬴广

嬴通

嬴禐

嬴绂 有可能是徐驹王(名字不详,徐国强盛期)

徐王嬴义楚 和鲁昭公是同一时期君主

徐偃王嬴诞 和周穆王是同一时期君主

嬴宝宗(嬴宗)

嬴迈

嬴修

嬴牟

嬴轨

嬴景

嬴浑

嬴恕

嬴衡

嬴监

嬴毅

嬴章禹

灭国之后

嬴章禹十三世孙嬴诜,为秦庄襄王相。

徐驹王29世孙徐福秦朝术士,传为日本始祖

相关标签:

​盘点历史上四次灭佛运动的原因
2023-10-25 19:22:30

​盘点历史上四次灭佛运动的原因

盘点历史上四次灭佛运动的原因 在中国最流行的两个宗教就是佛教和道教了,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而佛教则是东汉时期从 古代 印度(天竺)传入中国的,起初并没有多大的影...

​晋朝豪族陈郡谢氏历史介绍
2023-10-25 19:20:15

​晋朝豪族陈郡谢氏历史介绍

晋朝豪族陈郡谢氏历史介绍 关于六朝时期的陈郡谢氏家族,是仅逊色于琅琊王氏的第二大豪族。 一、谢氏家族史迹勾沉 谢氏家族祖居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家族的来源可能与周宣王...

​东北雄鹰高句骊历史介绍 高句骊简介
2023-10-25 19:18:00

​东北雄鹰高句骊历史介绍 高句骊简介

东北雄鹰高句骊历史介绍 高句骊简介 桀骜700年—— 古代 东北地方政权高句骊军事简史 作者:宋毅(恶魔之读书者) (一)序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 长侵天半,轮刀耀日...

​南北朝时期柔然汗国历史介绍 柔然汗国是怎么灭亡的
2023-10-25 19:15:45

​南北朝时期柔然汗国历史介绍 柔然汗国是怎么灭亡的

南北朝时期柔然汗国历史介绍 柔然汗国是怎么灭亡的 “柔然”一词,有认为是“聪明、贤明”之意,或认为含有“礼义、法则”之义,或认为源于阿尔泰语的“异国人”或“艾草”等...

​1930年9月23日:北平国民政府迁都太原
2023-10-25 00:10:52

​1930年9月23日:北平国民政府迁都太原

1930年9月23日:北平国民政府迁都太原 1930年9月23日(农历1930年8月2日),北平国民政府迁都太原。 1930年9月23日,北平国民政府迁都太原。 第四个国民政府——北平国民政府。 从1928年国民...

​隋朝什么时候建立的
2023-10-25 00:08:37

​隋朝什么时候建立的

隋朝什么时候建立的 公元581年建立隋朝。北周武帝宇文邕于公元577年攻破北齐,统一北方后,南北对峙的天平已明显向北倾斜,可惜他却英年早逝于578年去世,年仅36岁。 继位的北周宣...

​李世民最爱的6个女人
2023-10-25 00:06:22

​李世民最爱的6个女人

李世民最爱的6个女人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他总共当了二十三年的皇帝。不过在李世民二十三年的执政生涯中,他只有一位皇后,那就是文德皇后。文德皇后死后,...

​女娲和伏羲有孩子吗
2023-10-25 00:04:07

​女娲和伏羲有孩子吗

女娲和伏羲有孩子吗 伏羲是中华历史上一位很伟大的上古帝王。他娶了自己的妹妹,大名鼎鼎的女娲娘娘,两个人生育了人类。他还统一了整个华夏民族,教会了人们很多东西,还曾经...

​南京战役死亡人数
2023-10-25 00:01:52

​南京战役死亡人数

南京战役死亡人数 南京保卫战,是抗日战争中十分有名的战役。在规模方面,人数没有淞沪战役多;在持续时间方面,也没有衡阳战役多。可是在血腥程度说,可以说是在整个第二次世...

​1927年9月29日:“三湾改编”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023-10-24 23:59:37

​1927年9月29日:“三湾改编”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927年9月29日:“三湾改编”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927年9月29日(农历1927年9月4日),“三湾改编”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三湾改编是秋收起义失败后部队在江西省永...

​中国历史上的八大猛将
2023-10-24 23:57:22

​中国历史上的八大猛将

中国历史上的八大猛将 1、项羽 项羽是中外历史上大家公认的第一猛将,在所有中外正史书籍中,项羽是单场杀敌最多的将领,而关于其最高杀敌记录是数十百人。 2、霍去病 霍去病一...

​岳飞死后被埋在哪里
2023-10-24 23:55:07

​岳飞死后被埋在哪里

岳飞死后被埋在哪里 1142年(绍兴十二年)岳飞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秘密杀害在大理寺的牢狱之中。也是在这个寒寂的夜晚,小狱卒隗顺做了一个勇敢且疯狂的决定:他用布匹把岳飞...

​历史上真实的宋仁宗和曹皇后
2023-10-24 23:52:52

​历史上真实的宋仁宗和曹皇后

历史上真实的宋仁宗和曹皇后 宋仁宗与曹皇后其实就是老太后强行撮合的,因此一开始的时候两人其实并没有什么感情,当然后来是有所改观的。而张氏与宋仁宗就相当于是两个人谈恋...

​宋明帝的历史评价怎么样
2023-10-24 23:50:37

​宋明帝的历史评价怎么样

宋明帝的历史评价怎么样 刘彧(439-472年),字休炳,小字荣期,彭城绥舆里(今江苏徐州市)。南朝宋第七位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一子。 刘彧初封淮阳王,改封湘东王。前废帝时...

​中原男子和匈奴女人为什么不通婚
2023-10-24 16:21:48

​中原男子和匈奴女人为什么不通婚

中原男子和匈奴女人为什么不通婚 匈奴被称为“蛮夷部落”,因为风俗文化不同,中原人都不愿与匈奴有过多的交流,更不会娶匈奴女子做妻子!在汉族,人们注重伦理纲常,也很注重...

​满族姓氏尊贵排名
2023-10-24 16:19:34

​满族姓氏尊贵排名

满族姓氏尊贵排名 满族姓氏尊贵排名的是:仝(佟佳氏),关(瓜尔佳氏),马(马佳氏),索(索绰罗氏),赫(赫百舍里氏),富(富察氏),那(那拉氏),郎(钮祜禄氏)。这...

​历史上的巾帼英雄故事
2023-10-24 16:17:18

​历史上的巾帼英雄故事

历史上的巾帼英雄故事 一、妇好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
2023-10-24 16:15:04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 魏国李悝变法 ,变法者李悝,在魏文侯时期变法,也就是三家分晋不久的事情,变法很成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但是后来魏国攻赵、攻韩,齐国两度插...

​民国是哪一年开始哪一年结束的
2023-10-24 16:12:48

​民国是哪一年开始哪一年结束的

民国是哪一年开始哪一年结束的 中华民国始于1912年,结束于1949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

​甲午战争是谁领导的
2023-10-24 16:10:34

​甲午战争是谁领导的

甲午战争是谁领导的 中日甲午战争是十九世纪末期中国为抵抗日本的侵略而进行的一场战争。因为战争爆发在1894年,正值中国干支纪年中的甲午年,所以在西方国家被称作“第一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