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的智谋家:临济宗高僧道衍禅师
道衍禅师
摘自《广东佛教》2000年第3期
释道衍(1334—1418)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本是医家子弟,俗姓姚,名广孝,字斯道,号独庵、逃虚子。14岁出家于妙智庵,曾从虚白亮公习天台宗教义,元末兵乱之际往径山智及禅师得法,法号道衍,为掌内记三年,是元臾法孙。初住临安普庆寺,后迁住杭州天龙寺、嘉定留光寺。
他年少好学,极为聪明。读书工诗文,善阴阳术数之学。明朝洪武年间,朝廷下诏,命精通儒学的名僧集于礼部考试,他被选应考,由于才学出类拔萃,考试名列前茅,本可授予官职,但他不愿接受封官,仅受僧服之赐。返回途中,经过江苏丹徒县北固山,游览古迹,缅怀古贤,感慨不已,于是赋诗一首,以抒其志。其诗曰:
谯橹年来战血干,烟花犹自半凋残。
五州山近朝云乱,万岁楼空夜月寒。
江水无潮通铁瓮,野田有路到金坛。
萧梁帝业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
时同行僧人宗泐,未识其志,曾对他说:“此岂释子语耶?”道衍却笑而不答。
洪武十五年(1382),马皇后逝世,明太祖朱元璋命选有道高僧供奉诸王,为诸王诵经荐福。当时任僧录司左善世的宗泐对老朋友道衍法师的才学极为钦佩,推荐道衍侍奉燕王[明太祖第四子朱棣于洪武三年(1370)被封为燕王,居燕京(今北京)。
道衍法师至北京,住庆寿寺,燕王朱棣召见道衍法师,交谈极为相契,相见恨晚。道衍法师出入于燕王邸府,甚为秘密,为燕王心腹谋士。及太祖崩,惠帝立,以次削夺诸王。道衍法师遂密劝燕王起兵,并为决策“战守机事”。燕王曰:“民心向彼(指惠帝),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
建文元年(1399)六月,燕王遂决定起兵,时适大风雨至,檐瓦堕地,燕王色变。道衍法师曰:“祥也,飞龙在天,从以风雨。瓦堕,将易黄也。”燕王起兵,即以诛刘泰、黄子澄为名,号其众曰“靖难之师”。
道衍法师作为燕王的主要谋士,以他的谋略佐助燕王当机立断,决意起兵;出奇谋劝朱棣要破釜沉舟,出师决战,远袭京师(指南京)。道衍法师向燕王说:“毋下城邑,疾趋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燕王听从,挥师南下,攻下南京。燕王称帝,即明成祖,年号“永乐”。燕王定策起兵,战守机事皆决于道衍法师。但是道衍法师未尝临战阵,而成祖用兵有天下,道衍论功为第一,实践了他“野田有路到金坛”的预言。
明成祖即位后,定都北京。道衍法师在朝廷中的地位显赫,极受宠信。授道衍法师为僧录司左善世,他既是临济高僧,又是当时全国最高僧官,统领全国佛教。永乐二年(1404)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诏复姓姚,赐名广孝。成祖与道衍法师语,称少师而不呼其名,以示尊宠。命其蓄发,道衍法师不肯。赐与他府第及两位宫人,道衍都不接受。皇帝所赐的金帛,他转赠给宗族乡人。
明成祖往来两都(北京、南京),出塞北征,道衍法师皆留辅太子于南京。他常常居住佛寺,上朝时着冠带,退朝后仍然身着袈裟,成为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功高巍巍,权倾当朝、身披袈裟的和尚,人们称他“缁衣宰相”。
道衍法师一生积极从事政治、军事活动;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一位政治家、谋略家。但从14岁穿起袈裟当和尚的愿心坚如磐石,决不动摇,对当时弘扬佛法起了积极作用。他不杀生、不娶妻室、不营产业,矢志为僧的精神令人钦佩。
道衍法师在政治舞台上是一位重要人物;他还把精力投向文化事业,并作出了建树。他受命监修重修《太祖实录》,他和解缙等纂修了《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古代的重要文献总汇,是世界上最早和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这本书的纂成对我国古代文化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道衍法师在修学上主张禅净双修,著有《净土简要录》一卷,《佛法不可灭论》一卷,《道衍余录》一卷,还著有诗文《诸上善士咏》一卷。《逃虚子集》一卷及《外集》、《类稿补异》等。
近代高僧虚云老和尚称道衍法师为独庵道衍禅师。道衍法师示寂,寿八十有四,荼毗舌根不坏,舍利五色,塔于西山。赞曰:
大士垂迹,化非一端。
三十二应,顺逆观音。
大师如是,敢测尊颜。
损己济世,人神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