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什么,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论语》,《大学》,《中庸》和哪本书?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论语》,《大学》,《中庸》和哪本书
《孟子》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的是《中庸》《大学》《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其中《论语》是孔子弟子与再传弟子,编纂孔子生前与弟子或时人对答的语录 《孟子》。记录了战国儒者孟轲的事迹,以及与各国国君、学生、时人的对谈。
拓展资料:
《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古代的“四书”、“五经”、“六艺”、“二十四史”指的是什么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
,
与《论语》《孟子》配合
,
至南宋淳熙间
,
朱熹撰《
四书
章句集注》
,
“
四书
”之名由此而定。此后
,
“
四书
”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
,
始称于汉武帝时。其中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
,
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
,
并被统治阶级作为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论依据。
六艺——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
,
即在“五经”外
,
另加《乐经》。
二十
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
二十
四部纪传体史书
,
被称为“正史”
,
清代乾隆年间编定。全书总计三干二百
二十
九卷
,
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史事
,
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
也常以之代称中国历史。其中《史记》是通史
,
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四书五经”包括哪些书,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
“四书五经”
”四书”分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分别是:《诗》《书》《礼》《易》《春秋》。
这些书都是儒家学派的经典教材,成为科举教材是在元朝。
科举考试是从隋唐开始,一开始,考试的内容并不仅仅是儒家思想,考的也不仅仅是文献解读能力,很注重考生经世务实的能力。
元朝,是中华文明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蒙古人人数不多,控制的疆域面积太大了,自己根本就统治不过来,为了完善自己的统治,想了很多办法。
比如,把中国人分成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他最担心的一个群体是汉族人,于是又把汉族人加以分化,分为汉人和南人,对于其统治极其有利。
再就是行省的划分,在历史上,秦岭以南的地方都归四川,秦岭以北的地方归陕西,元朝统治者,把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划归陕西,这就有效地防止了四川动乱。
同样是为了巩固其统治,他把科举考试教材和范围,就定在”五经四书”里。
元朝开始,废除了科举。大量的汉族汉族知识分子,失去了读书的动力和目标,成为其不安定的社会因素,元朝统治者又开科举,不过,为了箝制汉族知识分子的思想,把考试的范围,就定在”四书五经”里,四书五经的核心,讲究的是忠君爱国,这样,就可以极好的完成它的文化统治。
明清两朝,科举考试延续元朝旧制,依然是看中了它的忠君爱国,易于实行愚民统治。
“五经四书”,儒家学说的经典教材。
儒家学说,被汉武帝看中,发现适合用于强调“大一统”思想,地位日渐显赫。
可以说,”五经四书”,一直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让一批读书人的思想仅仅在固定的儒家思想圈子里打转转,没有突破,再也没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
直到上个世纪初西学东渐,人们发现了“民主”与“科学”,这才意识到,儒家思想对人们的禁锢,和对文化的残害,所以才有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所以说,”五经四书”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有极其不利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