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的应用及演化
凯恩斯主义在不改善财富结构的情况下,规避传统经济危机在短期内的爆发。由于核心的财富结构问题没有改善,导致所谓的“长期”已经成为现实,在08年就已经出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之后的十几年更像是金融危机的延续。这就让凯恩斯模型不得不随着时代发展而改良,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倾斜于增加政府负债来延续凯恩斯主义模型的应用。我们重点看凯恩斯主义在我国的应用,以及未来我们可能选择改善模型的方向。
1. 工业化结合市场化中的产能过剩问题
我们经济高速发展的几十年,准确来说是一个全面工业化的过程,工农业剪刀差中农业给工业筹集原始积累,而工业反过来解放农业生产的人数,提供越来越多的工业岗位,工业化进程促使社会产出大幅度增加。一个经济体的产出规模决定了其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这也是我们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的经济基础。
此外,工业化还需要配合市场经济才能更好地分配资源,提高效率,走的其实也很多西方早期工业化国家的模型,最大的不同可能来源于原始积累,西方早期工业国的原始积累更多的依赖对外殖民扩张,而我国由于发展阶段的限制,只能选择内部的资源再分配。经济中所谓的摸石头过河,对于经济规律来说,非要强调东方和西方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能改善内部经济民生的模型就是好模型。
市场经济配置资源也会失效,结合工业化的产出大幅度增加,结果就是所有老牌工业国都会面临的问题,消费不足和产能过剩!经济模型的应用不可能只继承高速发展和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大幅度增加的优点,自然还有分配不均和传统的经济危机。供给和需求同等重要,没有市场需求也就会限制经济的增长速度,另一个客观问题,产出体量上不去摒弃市场分配资源,又回到了计划经济的低效发展困局中去。
这时就有了另外一个机遇,经济全球化,准确来说是我们刚好踏上了WTO以后,需求不足对经济体的限制打破,需求上限变成了全球的工业产能需求,产能过剩问题对于非封闭体系不再是问题,GDP从02年之后的12万亿到08年的32万亿,经济增长呈现陡增情况,直至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需求端的冲击,内部经济增长又一次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
2.凯恩斯主义被引入我们经济中用来刺激经济
凯恩斯主义的循环理论,产能过剩时应该增加支出,让货币和商品流动起来,我们经济体08年刺激经济的政策也无外乎集中在如何刺激支出上,而能增加支出的分别是三个部门,居民、企业以及政府,我们重点关注居民和政府部门。
1) 居民部门
直接的政策是家电三下乡,采取政策补贴居民购买的方式来出清产能,客观上我们农村居民的家电换了一茬,除去一些良莠不齐的商品外,生活质量随之提升,从财富流动上来看,农村又一次为工业产能出问题时兜底,此前是工农业剪刀差为工业提供原始积累。刺激支出缓解传统经济危机,家电三下乡原则上可以归入到常年提到的扩大内需政策,符合凯恩斯主义救市的框架。
隐形的居民部门刺激增加支出则是房地产投资热,以至于房地产成为各个地方过去经济短期增加的支柱,模式是居民在工业产能消耗上消费意愿不高,社会保障体系缺失结合防风险意识又进一步推高了储蓄。如何让居民部门的钱流入市场,创造一个大众都喜欢的投资品就是关键,而房地产泡沫的历史使命恰恰是挖掘居民储蓄,只是后来地方收不住玩过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从结果上来看,自从我国开启了房地产挖掘刺激居民支出以来,居民储蓄大幅度变成了支出,以刺激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还承担了高额的负债,居民杠杆从08年的18%激增到现在的62%,房地产很出色的完成了其挖掘居民储蓄的历史使命。从这个角度来看,房地产并不是蓄水池,进去的钱已经变成了政府部门的税收和很多人的收入,经济中大规模变现往往也会形成踩踏效应,资产价格一落千丈,投资者的大规模套现并不是政策希望看到的,经济也支撑不住太多人高位套现。
2) 政府部门
原则上凯恩斯主义应用中最需要增加支出的是政府部门,有一个著名的小故事就是,政府为了刺激经济,白天找一堆人挖土坑,而晚上又找另一批人把坑填上,这样就解决了就业和收入,以及间接增加了消费需求缓解了传统经济危机,不说长期,至少短期是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的方式来刺激经济,而且政府的支出往往比找人挖坑填坑维持市场热度要高明一些。
我国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政府部门同样应用了凯恩斯主义来刺激经济,几个耳熟能详的政策:大基建、扩张性货币政策。大基建比较容易理解,就是直接在增加政府部门的支出来维持就业和市场热度,早期用于改善基础建设和公共福利,基础建设又反哺民生和经济进一步发展,拉动GDP的四架马车分别是:政府购买、投资、消费以及出口,大基建可以归入到政府购买中,也间接影响投资情况。但长期也有问题,逐渐的边际效应就会显现,比如一两年就翻修一次的道路,非必要的地铁轻轨项目,最大的特点是投入所带来的产出越来越低,造成大量的宏观资源浪费,是不是越来越像白天挖坑晚上填,且能承包的都不是普通人。
此外,扩张性货币政策是现代金融体系下,凯恩斯主义最便捷的干预市场工具,表现在短期内大幅度的降息,我国十年间就有三次大规模的降息周期。从刺激支出角度也很好理解,短期内降息一方面降低了储蓄的收益,把钱逼向投资和消费,另一方面降息增加信贷意愿,给市场供应超过其需求的货币,投资和消费是拉动GDP的四架马车中的两架,进而增加市场的热度,降低产能过剩的影响,产能过剩往往对应的是通缩螺旋,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可以用通胀低消这部分通缩,阻碍通缩螺旋的发生。长期来看,这种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引起两种结果,一个是滞涨,即印钞并不能刺激经济发展,通缩也确实不会发生,取而代之的是滞涨,收入不涨物价涨。另一种是资产价格上涨而消费端通缩,居民把钱都用来投入到击鼓传花的资产泡沫游戏,货币进入金融体系空转,坐拥百万千万资产却没钱消费。
最后,要说我们经济体对凯恩斯主义的改进,莫过于政府部门在近十几年大幅度增加支出的情况下,杠杆率并没有增加的太多,至少明面上是这样的。这就不得不提土地财政的作用,在上面问题讨论中,房地产挖掘了居民储蓄和负债,而最大比例以明面税和土地税的形式进入地方收入,以此支撑高额的政府部门支出。也就是我国08年之后明显使用了凯恩斯主义的相关理论刺激经济发展,但并没有像西方经济体那样政府部门负债率的大幅度增加,而是居民部门的负债置换了本应该加在政府部门的负债,涨价去库存就是在这个框架下诞生的产物。
3.我们经济体未来可能对凯恩斯模型的改进方向
2021年的土拍数据预计这几个月就会公布,本人预测大概率要低于2020年的8.4万亿,土地财政的地方发展模式将失效,核心原因是过去凯恩斯主义的成本更多的由居民部门承担,现阶段居民加不了杠杆,加了很可能就会看到08年美国类似的次贷危机,也就是说,仅仅通过增加居民部门支出和挖掘负债能力的凯恩斯模型应用并不能持续,现有引导增加支出的刺激经济政策都要随之发生改变。
凯恩斯主义至少现在看来,各个经济体都在用,也有包括美国在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学习日本的模型创新。至少现在看来,我们经济体如果想规避市场出清,凯恩斯主义大概率还会用,同样要对模型进行改进:
1)改善财富结构,我国经济产出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体量不足,当时为了保证效率不敢对贫富分化动手,甚至容忍大部分像联想这样的国有资产私有化模式。而现在制造业产能已经达到了世界的一半以上,更多的问题不再是做蛋糕,而是如何分蛋糕。凯恩斯主义可以规避分配不均下的产能过剩问题,但只是把问题延后,而如果能够直接从改善内部财富结构入手,积累稳固的中间群体,加上新生代年轻群体的消费意愿远高于上几代,消费意愿不再是限制消费的主要问题,而是让年轻人有足够的消费能力,这就必然要对分蛋糕动手。目标是清晰的,官方叫法为“共同富裕”,操作起来可能比较难,既得利益者裙带盘根错节,如果只针对没有背景的高收入群体,大概率解决不了发展的限制,税收是最可靠的方式,不仅仅在于制定,还在于执行。
2)如果财富结构改善遇阻,那就有另外一个可选择的模式,就是学习日本模式,即通过增加政府部门负债来置换居民部门的压力,相当于过去十几年杠杆转移掉头,这种模式可以改善居民部门的消费能力和公共福利情况。但也并不容易,首先地方债现阶段的真实情况不明确,很多类型的地方债都归入到了企业债中,地方能够承担多少债务不清楚。其次,地方支出的使用效率到底有多高,假设中央负债来支撑地方支出,如何保证这些钱更有效的用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进上。最后是财政赤字货币化,玩日本模式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财政赤字货币化,如果仅仅靠市场融资,体量有限且成本较高,财政赤字货币化是把双刃剑,如果能用来置换居民部门的压力,那么将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如果开启了财政赤字货币化还不能置换居民部门的压力,极有可能带来更严重的经济问题,比如赤字失控和恶性通胀。
总结起来,我国08年开始就启用了凯恩斯主义救市,摸着西方经济体过河,增加政府部门和刺激居民部门支出,来最终削弱产能过剩影响和刺激内部经济的增长。同时对凯恩斯模型中增加政府部门支出这部分进行了改进,用土地财政把原本该加在政府部门的负债转移到居民部门,房地产的历史使命就是挖掘居民储蓄和负债,再经由政府部门支出来维持市场的热度。随着居民部门负债能力见底,这种改进的凯恩斯主义也将失效,模型需要进一步改良,值得一提的是,全球用凯恩斯主义的经济体都需要改良,08年金融危机就是极致凯恩斯主义下的副作用。而我们的改进可能集中在两个方向,一个是改善财富结构核心问题的“共同富裕”如何实现,另一个则是学习日本模式,反过来增加政府负债来置换居民部门压力,两个方向都有极大的挑战,也可能两种改良方向在我们经济体同步推进,读者后续可以在经济政策中验证这两种改良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