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发行的一些货币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满洲爱新觉罗氏。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清大部分钱币传世和出土较多,所以价格相对较便宜,但是清朝发行钱币较多,其中部分版别相对世存量较少价格也较高。清末机制币银元和铜元以及纸钞等成为了清末主流货币。纸币一种是户部官票,另一种叫大清宝钞,合称''钞票'',钞票的一次也源于此。
清朝发行的古钱币如下:
光绪元宝、光绪通宝、道光通宝、大清铜币、大清银币、开元通宝、乾隆通宝、康熙通宝、顺治通宝、咸丰通宝、宣统元宝、嘉庆通宝、咸丰重宝、天命通宝、天聪通宝、雍正通宝、平靖通宝、咸丰元宝、祺祥通宝、祺祥重宝、同治通宝、同治重宝、光绪重宝、宣统通宝、天国背通宝、天国背圣宝、太平天国背圣宝、天国太平背圣宝、天国圣宝背太平、太平圣宝背天国、清-平靖通宝、平靖胜宝、清-太平通宝、天朝通宝、皇帝通宝、嗣统通宝。
汉文天命通宝
天命通宝为后金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所铸造。铸行量不大,存世较少.
天聪通宝
由清朝太宗皇太极在后金皇太极天聪元年(公元1627年),清朝前身后金始铸。
顺冶通宝
公元1644年,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铸''顺治通宝''。
康熙通宝
康熙通宝,铸于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1722年)。
雍正通宝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铸''康熙通宝''。
乾隆通宝
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铸''乾隆通宝''。
嘉庆通宝
嘉庆通宝铸于清仁宗嘉庆年间(1796-1820年)。
道光通宝
铸于清宣宗道光年间,钱径一般2.2-2.4厘米,重2.5-3.6克。道光通宝只少数钱背有星月纹以及记地、记年、记值的汉字,但却不多见。
咸丰元宝
道光三十一年,铸''咸丰通宝''制钱。后又铸''咸丰元宝''及''咸丰重宝''大钱,咸丰钱币版本极多,有近千种。''咸丰通宝''雕母数种,极为珍贵。
太平天国(洪秀全起义)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曾铸发行天国背通宝、天国背圣宝、太平天国背圣宝、天国太平背圣宝、天国圣宝背太平、太平圣宝背天国。
同治通宝
同治通宝是清朝穆宗载淳,同治元年(公元1862)所铸造。分通宝和重宝,未正式称帝曾铸祺祥通宝重宝。
光绪通宝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铸。
宣统通宝
宣统年间,全国各省几乎都已停铸制钱,仅宝泉局铸过一种重一钱的''宣统通宝''小平钱,数量也不多较为珍贵。''宣统通宝''的停铸,结束了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方孔圆钱铸造四史,宣统通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的最后一位帝王铸行的最后一种方孔圆钱。
经过多年的沉淀后到如今,很多流通时间较短铸造量较少的稀缺的版别,比如祺祥重宝、咸丰通宝背''大清壹百''、咸丰重宝宝福局背印''大清壹百''咸丰元宝背''宝泉当五百''宝源局背镇库钱等是可以说更是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