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的西域三十六国介绍 西域三十六国都分布在哪里

2023-10-26 02:42 来源:秀流网 点击:

两汉时期的西域三十六国介绍 西域三十六国都分布在哪里

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的地区。汉武帝以前,那里小国林立,天山以北的一些小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西域:地理方位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多指中国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国家和地区,在丝绸之路影响下,西域被特指汉、唐两代中国政府安排的行政机构所管辖的今中国新疆大部及中亚部分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特征依然可见于现在新疆地区的遗址及中国敦煌的壁画。该地对东西方国家的贸易文化交流起到中转站的重要作用。
区域 :西域国家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以北准格尔盆地的边缘,利用从高地上溶化的水在绿洲上生活,此外塔里木河与罗布泊是西域地区的主要农业、生活水源。因而该区域的国家兴旺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部分考古学家的判断,楼兰即是由于河流改道与罗布泊的迁移而灭亡的主要原因。(李江凤,《丝绸之路前夕和气候变化》,1992年;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地理学》P125)
同时西域地区由于地理上的因素,国家的兴衰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自11世纪以来东亚全境气候逐渐变冷,当地气候也受到强大影响,经过该地的商贸往来更乐意通过南方丝绸之路来进行,令西域贸易逐渐减少,各国也因此衰落。
历史: 根据考证,公元前17世纪西域地区已出现基本的国家形态,并于阿富汗一带的商人进行青金石贸易。此外,于阗(tian,阳声)国(今中国新疆和田县附近)出产的和田玉也在商朝帝王武丁的坟茔中所发掘,说明当地在前13世纪就已经有人定居。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西域地区开始逐渐繁荣,西域各国利用地处东西方交往要道的地里优势逐渐发展,在西汉管辖下各国的经济文化的道德极大发展。
西域一带在可考历史中于前5世纪左右形成国家,并开始独立发展。《汉书·西域传》记载当时已有30余国分布在西域地区,故有“西域三十六国”之说。在张骞打通西域之前,匈奴一直是支配西域各国的势力。至汉代,行政机构西域都护府所管辖范围则已不只36国,《汉书·西域传》亦记载在前6年~5年中西域分裂为50余国。东汉末年,西域各国相互之间不断兼并,至晋朝初年形成了鄯善、车师等几个大国并起的局面。南北朝时期,西域局势再度变化,新兴的高昌国相继击败西域诸个国家,建立了一个地跨新疆大部的强国,除少数国家外西域诸国国土西迁,为中亚地区带来了繁荣的文化。
西域都护府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的轮台县。野云沟乡和策大雅乡结合部距库尔勒市113公里,距轮台县城58公里,东经85 °04',北纬42°00',海拔高度990米, 现已辟为巴音郭楞的一个旅游点,吸收中外游客之多。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在此设西域都护府, 名为乌垒城(前名轮台国)是当时汉朝管理西域三十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当时西域都护由皇帝亲自任命,3年1替(也有延长和缩短的)从未间断,据《汉书》记载:西汉历任都护18人,其中立传可考的历史上著名的有郑吉、郑宣、甘延寿、段会宗、廉褒、韩立、郭舜、孙健、李崇、但钦等10人。当时轮台国是个城郭之国。都护府直接对其统辖,相当于现在的首府,似乎比其他绿洲城国和游牧行国的权力稍大。轮台王曾多次受皇帝亲召幸朝。汉朝另设置戍已校尉、戍部候等行政、军事、机构,对当地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封以王、侯、将、相、大夫、都尉等官职,他们均受西域都护府的管辖。
在此有两处古城遗址:一处是乡政府东面1 公里的一座小方城池,被水流冲刷过,城垣仅存1米,夯土干打垒建筑,建筑材料为黄沙土 、防潮层,拉筋建筑材料为胡杨树枝,每0.33 米为一叠层,周长约百米,城内散布着青灰色陶片,有白色的刻画点云纹和水波纹,城东有一城楼,南有城门。另一处古城遗址在乡政府东面10公里公路北侧,当地人称白土墩,估计是烽燧,1928年我国著名的史地专家黄文弼先生在上述两处遗址上发掘出一些存贮粮食的陶罐,认为是西域都护府设立时期士卒在这里屯守的用物。黄文弼先生还在野云沟乡东北300米处发现了另一处较大的遗址,可惜现已辟为农田,他在所著的《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中写道:“野云沟村南约半里,有一高阜,面为深沙堆集,上生芦苇,间有红陶片”。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中原骚乱,匈奴乘机统治西域,各族人民不堪敛税重苛的虐待,向东汉武帝请求3次,18国国王以送儿子到洛阳学习当人质真诚誓言。要求内属中原,

刘秀

在立足未稳之时,十分不情愿地将西域都护府迁往龟兹 乾城(今新和县境内)。

汉代西域最高军政长官。西汉时,都护为加于其他官号上的职称,多以骑都尉领其职,秩比二千石;东汉时为单任官职。武帝、昭帝时常在渠犁、轮台屯田,置使者校尉领护,以供应往来使者。宣帝地节二年(前68),遣侍郎郑吉屯田渠犁,与匈奴争车师,有功,迁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诸国。至神爵二年(前60),匈奴日逐王降汉,使郑吉发兵迎之,“北道”亦通,遂以郑吉为骑都尉,兼护车师以西“北道”诸国。因总领南北两道,故号都护。都护之置始于此。西汉时,都护治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北),与渠犁田官相近,屯田都尉属都护。都护开幕府。属官有副校尉,秩比二千石;丞一人;司马、侯、千人各两人。

都护职在统领大宛(今苏联费尔干纳盆地)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伊犁河流域)、康居(今锡尔河中游地带)等行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乌孙与汉结姻,故尤亲倚都护。自郑吉至王莽时,连置都护不绝,前后凡十八人,姓名见于史册的有十人。宣帝时有郑吉,元帝时有韩宣、甘延寿,成帝时有段会宗、韩立、廉褒、郭舜,平帝时有孙建、但钦,新莽时有李崇。至新莽末(公元23年左右),西域乱,李崇没于龟兹,遂罢都护。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公元45),西域十八国请复置都护,光武帝不许。

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始以陈睦为都护。次年,焉耆、龟兹叛,共攻杀陈睦,遂罢都护。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将兵长史班超平定西域,遂以班超为都护,驻龟兹境它乾城(今新疆库车附近,其址未详)。十四年,班超还洛阳,继任者有任尚、段禧。安帝永初元年(107),西域乱,征禧还,自此不复置都护。至延光二年(123),以班超为西域长史,复平西域,遂以长史行都护之职。

汉朝设立的西域最高行政军事长官。西汉宣帝第二年(公元前68年)派侍郎郑吉屯田渠黎(今新疆尉黎一带),与匈奴争夺东师,使护卫鄯善以西“南道”诸国安全。至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逐日归降汉朝,郑吉派兵迎之,宣帝又命郑吉监护车师西北方(北道)各国的安全,因总领两道,遂号都护,此后“都护”就成为西汉派驻西域的最高长官的正式官名。西域都护官秩二千石,相当内地郡守,其下设副校尉、丞、司马等属吏。西域都护的设置,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了民族间的团结和经济文化交流,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同时,因其在当地实行屯田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域农业生产的发展。王莽时期撤除,东汉或设或撤,安帝永初元年(107年)撤除。

1、鄯善(楼兰)

西域古国名。国都扜泥城(今中国新疆若羌附近)。东通敦煌,西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东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扼丝绸之路的要冲。产马、驴、驼等。本名楼兰国,旧都在楼兰城(遗址在今新疆罗布泊西北岸)。中国汉朝昭帝元凤四年(前77),汉遣傅介子刺杀其王安归,更立王弟尉屠耆,改国名为鄯善,始迁都于扜泥城。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鄯善王安遣使入朝贡献。上书请置都护,光武帝不允,鄯善只好向匈奴称臣。后来鄯善兼并了小宛、精绝、且末等小国,南道诸国唯鄯善、于阗最大。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汉遣假司马班超出使鄯善,恰好匈奴使者也来到,鄯善王广不知所从。超杀匈奴使者,广遂降汉。安帝初,西域复绝 。元初六年(119 ),敦煌太守曹宗遣行长史索班屯驻伊吾,鄯善与车师前部最先降汉;后匈奴与车师后部攻杀索班,鄯善告急,求救于曹宗。延光三年(124), 西域长史班勇因鄯善王最先归附 ,特加赐他以三绶。四年,鄯善出兵助勇击破车师后部,西域遂平。

2、婼羌

现中国新疆若羌县东南。婼羌国的地域较广。《汉书》记载:“出阳关(今甘肃玉门西南),自近者始,曰婼羌,婼羌国王号去胡来王,去阳关千八百里”,“西与且末(今新疆且末县)接”,“西北至鄯善(今新疆鄯善县)。《十三州志》云:“婼羌国带南山(今新疆昆仑山),西有葱岭(今新疆帕米尔高原),或虏或羌,户口甚多。”顾领刚《史林杂识·天山南路之羌》中指出:婼羌在古代分布于青海西北部及新疆南部昆仑山北面,最西直到(今印度)克什米尔北部。西域学专家苏北海先生亦认为:“西汉时代,婼羌部落就广泛地分布于昆仑山、喀拉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南北地区。”并将他们归入氐羌。

拙以为这些指的是婼羌部族在未立国以前的迁经、留居地或立国后其族民与它国交错的分布区域。因为婼羌国据《汉书·西域传》的记载,只有50户(1750人),军队500人,不种田,随畜逐水草,依赖鄯善、且末两国的谷物生活。出产铁,会铸造刀、剑、甲、矛、弓等兵器。显然是人口不多的小国。再者,依据该传的记载,姑羌行国的地域已不在昆仑山区,而是移到了今新疆东南的阿尔金山以南。按其“西接且末”、“西北至鄯善”的地域,婼羌行国的中心地应在今若羌县南山区一带。此区域以外的婼羌族人有的成为他国之民,偏远山区还处在部落阶段。楼兰国强盛后,在

汉昭帝

时期被改名鄯善,并在南边设立了伊循城(今若羌县米兰),吞并了婼羌  

3、乌秅

现中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县西南方一百五十公里。《汉书乌秅国传》载:“乌秅国,王治乌秅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户四百九十,口三千七百三十三,胜兵七百四十人。东北至都护治所四千八百九十二里,北与子合、蒲犁、西与难兜接。”乌秅地望在今叶尔羌河上游和喀喇昆仑山之间,多山,饮水大部来自雪山。地势十分险峻。《汉书西域传》载:“溪谷不通,以绳索相引而度。乌秅在

东晋

十六国时名权于摩、於麾。隋、唐时名喝盘陀,葱岭国。    

4、西夜

中国新疆叶城县南 。《汉书》载:“西夜国、王号子合王、治呼犍谷。去长安万二百五十里,户三百五十,口四千,胜兵千人。东北至都护治所五千四十六里,东与皮山西南与乌秅、北与莎车、西与蒲犁接。蒲犁、依耐、无雷国皆西夜类也。西夜与胡异,其类羌氐行国,随畜逐水草往来。”西夜的分布区在今提孜那甫河东岸一带。属氐羌族 

5、子合

中国新疆县西南。原址位于现在新疆帕米尔高原、小帕米尔东部。都城是呼犍谷。坚峻险固的都城是就地取材,累石而成。子合国使用婆罗门的文字。东汉时并入莎车、属羌。

6、捐笃

中国新疆乌恰县西方一百公里。捐毒国,西域古国。国王治所在衍敦谷。西至疏勒千里。离长安9860里。380户,1100口,胜兵500人。东至西域都护治所二千八百六十一里。东汉以后,成为疏勒的属地。南接葱岭,西为休循。西北至大宛一千三十里,北与乌孙接。衣服与乌孙相似,随水草而居,依葱领  

7、小宛

古西域国名,被鄯善兼并。《汉书》载:王治圩零城。去长安七千二百一十里。户百五十,口千五十,胜兵二百人。辅国侯,左右都尉各一人。西北至都护治所二千五百五十八里,东与婼羌接,辟南不当道。小宛国在今且末正南,喀拉米兰河北岸一带,由于其南为可可西里山,所以比较偏僻。居民从事农业生产,为古塞种人,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之民族。

8、精绝

精绝国,最早见于《史记》:“精绝国,王治精绝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 五百人。精绝都尉、左右将,驿长各一个。北至都护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至戍庐国四日,行地空,西通扜弥四百六十里”。

这是活跃在丝绸之路南道上的一个小王国殷实而富庶。 时过四五百年,玄奘取经东归时看到得尼壤城,已是另一番景象了。《大唐西域记》:“媲麽川东入沙碛,行二百余里,至尼壤城,周三四里,在大泽中, 泽地热湿,难以履涉, 芦草荒茂,无复途径,唯趣城路仅得通行,故往来者莫不由此城焉,而瞿萨旦那以为东境之关防也”。残缺史料仅记于此,精绝国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

直到20世纪初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初探遗迹,从此掳走700多件出土佉卢文,汉文简牍,精美木雕之后,这座在沙海里掩埋千年的故城才又重新为人所知. 尼雅居民日常用的文字就是今天被称为“佉卢文”的文字,这是一种在今天的国际学术界仍是一种极难破译的文字。

当年尼雅居民对水的管理和使用、树木的保护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水的使用是有偿的,水由专人分管。若因管理不善,导致损失的要受惩罚。如有耕地发生无水干旱的情况,也要求及时调查并处理。如有人放水淹没仇家的田园、住屋要受罚;有小麦地一熟可浇二、三水。

当年的尼雅居民还很注意树木的生长和保护并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沙枣树耐干旱盐碱,既可抵御风沙、美化环境,果实又可食用,是当年精绝人重点栽培的树木之一“活树,应阻止任何人将树连根砍断,否则罚马一匹,若砍断树枝,则应罚母牛一头”便是当时这一制度的生动说明。他们还种植桃、苹果杏、桑之类的果木;芦苇、红柳枝在尼雅河两岸潮湿低洼的地方均有生长,容易获取,作为建造材料。

9、且末

《汉书》载:且末国王治且末城,去长安六千八百二十里。户二百三十,口千六百一十,胜兵三百二十。辅国侯,左右将,译长各一人。西北至都护治所二千二百五十八里,北接尉犁(今博斯腾湖西岸),南至小宛(今喀喇米兰河东北部地区),可三日行,有葡萄诸果,西通精绝二千里。且末国在今婼羌县西南之且末县,县末城在今且末县城西南。

在西域南道十国中,从且末国开始,便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国,故《汉书》又载:“鄯善当汉道要冲,西通且末七百二十里自且末以往,皆种五谷,土地草木、畜产、作兵略与汉同。”可见受汉文化影响很大,在城廓诸国中只有译长一职。像龟兹那样地处交通要道的国家,竟设有译长四人。它在今新疆且末县东南。且末城是王城。且末国的人民过着绿洲农耕的生活,其地产葡萄,种五谷,略与汉同。东汉时并入善鄯。

10、于阗

中国新疆和阗县附近。古代西域王国,中国唐代安西四镇之一。古代居民属塞种。11世纪,人种和语言逐渐回鹘化。于阗地处塔里木盆地南沿,东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车、疏勒,盛时领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丰等县市,都西城(今和田约特干遗址)

东汉初,为莎车所吞并。汉明帝永平四年(公元61年),贵族广德立为王,灭莎车,服从于阗。十六年(73年),汉军司马班超至于阗,广德杀匈奴使者降汉,班超以此为根据地,北攻姑墨,西破莎车、疏勒,于阗都出兵相助。时南道诸国,唯于阗、鄯善强大。

于阗以农业、种植业为主,是西域诸国中最早获得中原养蚕技术的国家,故手工纺织发达。特产以玉石最有名。于阗自2世纪末

佛教

传入后,逐渐成为大乘

佛教

的中心。

11、戎卢

《汉书》载:“戎卢国,王治卑品城。去长安八千三百里,户二百四十,口千六百一十,胜兵三百人。东北至都护府治所二千八百五十里。东与小宛、南与婼羌(此处有误,应再东与婼羌)接,西与渠勒接,辟南不当道。”

都城是卑品城。二百四十户人家,人口六百一十,三百名战士。戎卢的分布地在今新疆民丰县正南,尼雅河上游地区,为定居农业民族,属塞种。后被于阗兼并

12、抒弥

抒弥国,王治抒弥城,去长安九千二百八十里。户三千三百四十,口二万四十,胜兵三千五百四十人。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骑君各一人,译长二人。东北至都护治所三千五百五十三里,南与渠勒、东北与龟兹、西北与姑墨接,西通于阗三百九十里。今名宁弥。后被于阗兼并

13、渠勒

“渠勒国,王治鞬都城,去长安九千四百五十里。户三百一十,口二千一百七十,胜兵三百人。东北至都护治所三千八百五十二里,东与戎卢北与扜弥接。渠勒在今于田南地在克里雅河上游,昆仓山麓,文中提到、西与婼羌接有误。婼羌地处最东,不可能接。后被于阗兼并

14、皮山

皮山国丝绸之路南道小国。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皮山县境内。西汉时王都为皮山城,有3500人,500余户,养兵500人。国王之下设左右将、左右都尉、骑君、译长等职官。从此向西南过桑株达坂即可抵达今日的喀喇昆仑山口,过山即克什米尔,亦为丝绸之路入宾、乌弋山离和印度的一条支线。东汉时国尚存三封,后被于阗兼并

15、龟玆

中国新疆和阗县附近,(地名)Kuche,又作丘慈,俱支曩,屈支。汉西域古国名。唐置龟玆都督府。安西都护尝治此。即今新疆库车县地。国治延城。在今库车城南百四十里。沙雅县北四十里。古来佛教繁昌之地。鸠摩罗什之生国也。西域记一曰:‘屈支国,旧曰龟玆。’玄应音义四曰:‘丘玆或言龟玆,正言屈支也,屈音居勿反。多出龙马。左传云屈产之乘。’梵语杂名曰:‘龟玆俱支曩。’详细见西域记一。

16、姑墨

今新疆 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一带,姑墨居民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产铜铁。汉代先后属西域都护和西域长史。三国时属魏,附于龟兹。南北朝时作姑默。唐称跋禄迦,亦名亟墨,于其地设姑墨州,属龟兹都督府。《汉书姑墨国传》载:“姑墨国,王治南城。去长安八千一百五十里,户三千五百,口二万四千五百,胜兵四千五百人。姑墨候、辅国候、都尉、左右将、左右骑君各一人,译长二人。东至都护府治所千二百一十里,南至于阗马行十五日,北与乌孙接。 姑墨国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出铜、铁、雌黄。首都是南城。汉代先后属西域都护和西域长使。后被龟玆兼并

17、温宿  

温宿国,王治温宿城。去长安八千三百五十里,户二千二百,口八千四百,胜兵千五百人。辅国候、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骑君、译长各二人。东至都护治所二千三百八十里,西至尉头三百里,北至鸟孙赤谷城六百一十里。土地物产与鄯善诸国同。”温宿的分布地区在今托什干河东南,治所即今之乌什。王莽时西域动荡,姑墨王杀温宿王,兼并了温宿。

现新疆温宿县、乌什县境内,阿克苏河支流托什干河中游。其地处塔里木盆地之北,为汉通西域北道必经之地。都城是温宿城。2200个住户,8400口人,1500名战士。国王以下有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骑君、译长各二人

18、竭石

相关标签:

​北周历史详细介绍 北周皇帝年号与在位时间
2023-10-25 19:36:01

​北周历史详细介绍 北周皇帝年号与在位时间

北周历史详细介绍 北周皇帝年号与在位时间 北周 历史 详细介绍: 北周 详细介绍 北朝 之一。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由其子宇文觉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五年(公元557年—公元5...

​东周政治制度介绍
2023-10-25 19:33:46

​东周政治制度介绍

东周政治制度介绍 东周列国的政治制度 国与野 春秋和 西周 相似,在王国或侯国之内,分成国、野两个部分。国是都城及其四郊,是君主直接统治的区域;在郊以外到边境为野,或称...

2023-10-25 19:31:31

​五代十国历史简介 五代十国历史介绍 AD907-AD960

五代十国历史简介 五代十国历史介绍 AD907-AD960 五代 (公元907-960年)有时也称为 五代 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

​汉朝时期西域三十六国历史介绍
2023-10-25 19:29:16

​汉朝时期西域三十六国历史介绍

汉朝时期西域三十六国历史介绍 1、鄯善(楼兰) 西域古国名。国都扜泥城(今中国新疆若羌附近)。东通敦煌,西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东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扼丝绸之路的...

​秦朝历史介绍(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2023-10-25 19:27:00

​秦朝历史介绍(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秦朝历史介绍(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1简介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 完成古中原的统一大业并建立了中国 历史 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王赵...

​消失的古国之徐国历史介绍 徐国历代国君简介
2023-10-25 19:24:45

​消失的古国之徐国历史介绍 徐国历代国君简介

消失的古国之徐国历史介绍 徐国历代国君简介 徐国,是 西周 、春秋时代的诸侯国之一,国君为嬴姓。又称徐戎,亦称徐夷或徐方。夏代至周代,分布在今淮河流域(今山东郯城一带)...

​盘点历史上四次灭佛运动的原因
2023-10-25 19:22:30

​盘点历史上四次灭佛运动的原因

盘点历史上四次灭佛运动的原因 在中国最流行的两个宗教就是佛教和道教了,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而佛教则是东汉时期从 古代 印度(天竺)传入中国的,起初并没有多大的影...

​晋朝豪族陈郡谢氏历史介绍
2023-10-25 19:20:15

​晋朝豪族陈郡谢氏历史介绍

晋朝豪族陈郡谢氏历史介绍 关于六朝时期的陈郡谢氏家族,是仅逊色于琅琊王氏的第二大豪族。 一、谢氏家族史迹勾沉 谢氏家族祖居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家族的来源可能与周宣王...

​东北雄鹰高句骊历史介绍 高句骊简介
2023-10-25 19:18:00

​东北雄鹰高句骊历史介绍 高句骊简介

东北雄鹰高句骊历史介绍 高句骊简介 桀骜700年—— 古代 东北地方政权高句骊军事简史 作者:宋毅(恶魔之读书者) (一)序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 长侵天半,轮刀耀日...

​南北朝时期柔然汗国历史介绍 柔然汗国是怎么灭亡的
2023-10-25 19:15:45

​南北朝时期柔然汗国历史介绍 柔然汗国是怎么灭亡的

南北朝时期柔然汗国历史介绍 柔然汗国是怎么灭亡的 “柔然”一词,有认为是“聪明、贤明”之意,或认为含有“礼义、法则”之义,或认为源于阿尔泰语的“异国人”或“艾草”等...

​1930年9月23日:北平国民政府迁都太原
2023-10-25 00:10:52

​1930年9月23日:北平国民政府迁都太原

1930年9月23日:北平国民政府迁都太原 1930年9月23日(农历1930年8月2日),北平国民政府迁都太原。 1930年9月23日,北平国民政府迁都太原。 第四个国民政府——北平国民政府。 从1928年国民...

​隋朝什么时候建立的
2023-10-25 00:08:37

​隋朝什么时候建立的

隋朝什么时候建立的 公元581年建立隋朝。北周武帝宇文邕于公元577年攻破北齐,统一北方后,南北对峙的天平已明显向北倾斜,可惜他却英年早逝于578年去世,年仅36岁。 继位的北周宣...

​李世民最爱的6个女人
2023-10-25 00:06:22

​李世民最爱的6个女人

李世民最爱的6个女人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他总共当了二十三年的皇帝。不过在李世民二十三年的执政生涯中,他只有一位皇后,那就是文德皇后。文德皇后死后,...

​女娲和伏羲有孩子吗
2023-10-25 00:04:07

​女娲和伏羲有孩子吗

女娲和伏羲有孩子吗 伏羲是中华历史上一位很伟大的上古帝王。他娶了自己的妹妹,大名鼎鼎的女娲娘娘,两个人生育了人类。他还统一了整个华夏民族,教会了人们很多东西,还曾经...

​南京战役死亡人数
2023-10-25 00:01:52

​南京战役死亡人数

南京战役死亡人数 南京保卫战,是抗日战争中十分有名的战役。在规模方面,人数没有淞沪战役多;在持续时间方面,也没有衡阳战役多。可是在血腥程度说,可以说是在整个第二次世...

​1927年9月29日:“三湾改编”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023-10-24 23:59:37

​1927年9月29日:“三湾改编”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927年9月29日:“三湾改编”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927年9月29日(农历1927年9月4日),“三湾改编”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三湾改编是秋收起义失败后部队在江西省永...

​中国历史上的八大猛将
2023-10-24 23:57:22

​中国历史上的八大猛将

中国历史上的八大猛将 1、项羽 项羽是中外历史上大家公认的第一猛将,在所有中外正史书籍中,项羽是单场杀敌最多的将领,而关于其最高杀敌记录是数十百人。 2、霍去病 霍去病一...

​岳飞死后被埋在哪里
2023-10-24 23:55:07

​岳飞死后被埋在哪里

岳飞死后被埋在哪里 1142年(绍兴十二年)岳飞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秘密杀害在大理寺的牢狱之中。也是在这个寒寂的夜晚,小狱卒隗顺做了一个勇敢且疯狂的决定:他用布匹把岳飞...

​历史上真实的宋仁宗和曹皇后
2023-10-24 23:52:52

​历史上真实的宋仁宗和曹皇后

历史上真实的宋仁宗和曹皇后 宋仁宗与曹皇后其实就是老太后强行撮合的,因此一开始的时候两人其实并没有什么感情,当然后来是有所改观的。而张氏与宋仁宗就相当于是两个人谈恋...

​宋明帝的历史评价怎么样
2023-10-24 23:50:37

​宋明帝的历史评价怎么样

宋明帝的历史评价怎么样 刘彧(439-472年),字休炳,小字荣期,彭城绥舆里(今江苏徐州市)。南朝宋第七位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一子。 刘彧初封淮阳王,改封湘东王。前废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