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法家第一次变法是哪个国家?
李悝变法是指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文侯当政时,任用法家人物李悝为相,进行的变法改革。这是今天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谈及变法,最广为人知的是商鞅变法,商鞅通过变法,彻底改变了秦国,让秦军真正成为虎狼之师,在百余年后一统中国。无论商鞅本人结局如何,从变法实施来看,商鞅变法是成功了,铸就了一个强大的秦国。
鲜为人知的是,商鞅变法之前八十年,中国还有一次改写战国历史的变法,不仅铸就了战国第一位霸主,还压制了秦国八十年。
01:魏国图强
三家分晋之后,韩赵魏三国中,魏国地缘最差,被紧紧地裹在晋西南一隅,西与秦国一河之隔,北有强赵,东有韩国,南有中条山、黄河,越过中条山与黄河则是陕地(今河南省三门峡渑池县、陕县和灵宝市地区),但这里有秦楚郑三国拉锯争夺。因此,魏国地缘形成了两个基本特征:
1,处于四战之地,周围列强环绕,稍有不慎就是国灭。
2,尽管易守难攻,却也容易被压迫封锁,发展空间小。
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雄才大略的魏国掌舵人魏文侯深通此道,于是决定变法图强。
魏文侯的变法分为两个部分,即内政与军事,内政上用李悝(kui)、翟璜为相,改革弊政,实施“李悝变法”;军事上用乐羊、吴起等为将,实施“吴起变法”。
02:李悝变法
李悝是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人,出身豪族,法家重要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夏(孔门十哲之一)弟子曾申门下。李悝后来是法家代表,却有拜师法家死对头儒门的经历,如今看来有些奇怪,但在当时很正常,没人规定向谁学习就一定要归于哪一派,孔子还曾问道老子呢,韩非子与李斯的老师还是儒门荀子。
魏文侯任命李悝为相,主持变法,第一目标是富强,实现自保不被列强吃掉。李悝变法的内容,历史上称之为“李悝变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变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战国之后的变法都深受李悝变法的影响。
“李悝变法”主要有三个方面,每一个方面几乎都具有颠覆性。
一,废除世袭制,根据能力选拔官吏
春秋时代之前,夏商周统治都很粗糙,各个部落或贵族有自己的封地,国家统治需要他们的支持,所以官吏一般都是从这群人中选取。而且,当时这一群人垄断知识,治理国家不靠他们也不行,平民根本没什么治国知识。但春秋兼并战争之后,无数贵族家道中落,甚至直接沦为平民,知识开始向下扩散,小贵族、小地主或普通民众中也出现了不少才子,这是“李悝变法”时世袭制的废除,向各国招纳贤才的时代基础。春秋战国时代,文人阶层与诸子百家的出现,其实根源在于春秋战国无数贵族破产,当时传播知识之人,多数都是落魄贵族。
陈胜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犹如一声惊雷,但李悝废除世袭制,以才能选官,虽然影响力上不如陈胜,却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振聋发聩的用人制度改革。
同时,李悝还取消了旧贵族原本享受的世袭俸禄,将之用来招募贤才,发展生产。
总之,世袭制的废除,向各国招纳贤才,使魏文侯统治时期的魏国有了英才荟萃的局面。
二,废除井田制,采取“尽地力之教”政策
到了春秋晚期,井田制其实早已经名存实亡,但旧有奴隶主贵族不愿放手,这与他们利益息息相关。李悝釜底抽薪,将之彻底废除,重新丈量国家土地,按照土地的贫瘠标准,分配给农民土地,并且鼓励老百姓垦荒,允许土地买卖。
所谓“尽地力之教”,即在农业种植上应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如若一种作物受到自然灾害,还有其他作物可以收获,耕地要深,除草要勤。
农耕时代,土地是创造价值的根源,魏国打破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个体小农经济制,激发了普通民众的生产积极性,犹如上世纪中国的“承包到户”一样,让魏国国力大幅度增强。
三,实行法治,推出《法经》
《法经》之前,中国有很多法律条文,但不太完善,李悝将之整理,最后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法经》,对于国家法令、政府职能、官员的升迁奖惩、军功的奖励,都做了最完备的规定。
之后,《法经》成为历代法典的蓝本,如今已经失传。据《晋书·刑法志》记载,《法经》分《盗》、《贼》、《囚》、《捕》、《杂》、《具》6篇。
总而言之,李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变法者,堪称变法之祖。
03:吴起变法
吴起是卫国人,与李悝一样,都曾在子夏(孔门十哲之一)弟子曾申门下学习过,母亲去世之后,吴起没有按照儒家信条回家奔丧守孝,曾申认为吴起不孝,于是与吴起断绝了师徒关系。
后来,吴起就弃儒学兵。公元前412年,齐国攻打鲁国,鲁穆公想任命吴起为将,但因吴起妻子是齐国人而犹豫,于是吴起就杀妻求将,表示不会偏向齐国。吴起为将之后大败齐国,后来由于吴起受到鲁穆公猜疑,就离开鲁国投奔求贤若渴的魏文侯。
李悝变法,让魏国迅速富强了起来,为了拓宽魏国生存空间,魏国开始与秦国争夺河西之地(黄河以西、洛水以东的区域,地跨陕北高原与关中平原)。吴起来到魏国之后,很快就被任命为魏军攻击秦国的主将。
河西之战中,吴起率军攻克的地方有郑(陕西华县)、王城(今陕西大荔)、合阳(今陕西合阳东南)、阴晋(今陕西华县东)等地,魏国在此设立上郡(今陕西境内洛河以东,黄河以北,子长以南)。魏国又占领了陕(今河南三门峡西),控制了西方与中原交通的黄金通道。自此,魏国将秦国压制在洛水以西长达八十年,可谓秦国强大之后最为憋屈的一段时间。
吴起之所以百战百胜,取得了河西之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吴起改革军事,建立了为魏武卒制。春秋之前,中国采取的是征兵制,而“魏武卒”采取的是募兵制,给予的待遇很高,相应的是军队有严厉的考核。吴起引进了KPI考核制度,对军队的士兵进行考核,奖励其中的优秀者,并且按照不同士兵的作战特点,重新将他们进行队伍编排,发挥混合兵种的团队作战优势。
在李悝变法的基础上,吴起进一步进行军事改革,最终打造出了一支让人闻风丧胆的虎狼之师——魏武卒。
关于河西之地,直到商鞅变法后,魏武卒精锐又在马陵之战中被孙膑几乎一举歼灭,秦国才最终收复河西之地,取得了东进的战略要地。没有河西之地,秦国只能称霸西方,不可能攻灭六国。
04:李悝吴起为何成功,结局如何
所谓变法,就是改变原有规则,根据时代需求重新制定规矩,因此变法过程中,就必然侵害既得利益者。所以,商鞅、王安石、张居正等历史上的变法者下场往往都很惨,那么李悝与吴起为何能够成功,结局如何?
1,魏国脱胎于晋国魏氏,本是晋国的卿大夫,三家分晋之后建国,从卿大夫上位到诸侯的历史比较短暂,魏国是一个新生的国家,国内贵族的权限和利益享受时间也很短,累积有限,因此贵族保守势力不够强大。
2,魏国自身的经历,不允许国内存在强大的贵族。在晋国时,魏氏一步步做大,最后把母国——晋国都瓜分掉了,魏氏发家之路,自然会严防死守,不会让国内其他贵族复制,因此也就不会允许国内存在实力强大的贵族,有魏文侯支持,李悝改革遇到的阻力并不大。
3,李悝对贵族的利益涉及比较有分寸,看似出台了很多颠覆性的变法内容,但实际变法力度并不算过于激烈。比如废除井田制,实际当时井田制已经名存实亡;废除世袭制,但并未彻底改变贵族当官的途径,只是给其他人也开辟了上升的通道。
正因如此,在顺应时代的情况下,李悝吴起改革进而成功。与此同时,李悝善终,只进行军事制度改革的吴起,就更不会被针对了。不过,在魏武侯(魏文侯之子)时期,吴起受到猜疑于是投奔了楚国,在楚国进行吴起变法时遭到旧贵族反对,最终被杀。透过吴起在魏国与楚国变法的结局,也能看出新生的魏国与老牌的楚国之国情不同。
经过李悝与吴起变法之后,一个不起眼的魏国,一跃成为成为战国第一霸主,多次击败秦国、楚国、齐国三大传统强国,称雄诸侯八十余年。直到孙膑出场,通过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歼灭了十余万魏武卒,魏国从此沦为二流国家。
可见,一个国家想要强大,只要能顺应时代变法,解放出生产力,就可能在短时间内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令世界为之侧目。最近四十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世界上国家民族很多,为何有的国家永远不可能强大,而中国却能从近代落后再度走向强大?中国悠久的变法史给了现实很多启发,如今的中国人实际还处于变法的时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