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竹国历史介绍 孤竹国历史简介

2023-10-26 02:44 来源:秀流网 点击:

孤竹国历史介绍 孤竹国历史简介

提起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王朝,一般人会想起享国八百年的周朝。实际上还有一个国家比周朝存在时间长得多,那就是孤竹国。

孤竹,亦作觚竹,是商初分封的一个诸侯国,辖境包括今河北迁安、卢龙、滦县等冀东地区以及辽宁兴城、朝阳等地。它兴于殷商,亡于春秋,存在了近千年之久。

孤竹国君,姓墨胎氏,或曰墨夷氏,据《史记·殷本纪》,商的始祖为契,“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 上述中的目夷氏,即墨夷氏、墨胎氏。目夷氏既然出自子姓,孤竹当然也是子姓国,与商最高统治者关系密切,为同姓之国。

孤竹自商初成汤初封,至殷末仅传九世,第七世国君是竹猷,八世是亚微。

孤竹地处今冀东和辽西,僻处一隅,在商代数百乃至上千诸方国中并不起眼。但在商末却突然名声大噪,并被写进了司马迁的《史记》中,这一切都源于两个人——伯夷和叔齐。

伯夷和叔齐是孤竹王亚微之子,伯夷名元,字公信;叔齐名致,字公达。所谓夷、齐者为谥号;伯、仲,长少之字,谓其排行。伯夷为长子,叔齐排行为三。根据史书的记载,亚微老了,开始为继承人发愁,按照惯例,他应该将王位传给长子伯夷,但他喜爱的却是三子叔齐。废长立幼,与制度不合,当然会遭到群臣的反对,但舍弃叔齐,又实在于心不甘。他踌躇再三,最后还是决定选立叔齐。去世后,叔齐当继立为君,他却想让于兄长伯夷,伯夷认为这是父亲的决定,在坚辞不果的情况下,索性逃走了。叔齐不忍拂逆父意,但又不忍越兄而继承王位,便与伯夷一同逃走了。国人遂立次子为君。一晃多少年过去了,伯夷叔齐都垂垂老矣。他们听说西伯姬昌优待老人,便前去投奔,但不巧姬昌去世了,其子姬发即位,即周武王。

周本是商西边的一个小邦,西伯姬昌在姜尚等人的辅佐下,力量渐强,乃至三分天下有其二。武王不再甘于臣属地位,欲取商而代之,甚至等不及将父亲下葬,就兴兵出征了。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下犯上之举,拦住了武王的马头,质问道:“父死不葬,便兴干戈,这是不孝;身为臣子,以臣弑君,这是不仁。如此怎么能让天下信服呢?”武王大怒,左右欲杀二人,姜尚劝阻道:“此义人也。”让人将伯夷、叔齐搀开了,大军遂继续进发。

后来武王克商,天下宗周,欲笼统天下人心,特别是那些商的遗民,想起了伯夷和叔齐,召二人入京为官,但二人断然拒绝,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今河北迁安南之岚山,一说在山西永济),采薇而食。薇,是一种野菜,据陆玑《毛诗草木疏》云:“薇,山菜也。茎叶皆似小豆,蔓生,其味亦如小豆藿,可作羹,亦可生食也。”最后活活饿死。他们临死作歌曰: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此后孤竹似乎便从历史上消失了,直到四百余年后的春秋初年。

春秋初年,山戎开始向内地发展势力,对燕国发动大举进攻,燕宣侯死,燕国国都蓟(在今北京房山琉璃河)也被攻陷。其子桓侯迁都临易(今河北容城或曰易县)。燕庄公二十七年(即周惠王十三年,前664年),山戎又伐燕,攻破燕城、蓟城。燕求援于当时的霸主齐桓公。《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国语》卷六《

齐语

》亦记载,齐桓公救燕,“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管子》《韩非子》《韩诗外传》也都记述了这一事件。当时孤竹为山戎之与国,故齐桓公北伐山戎中,将孤竹也列在讨伐之列。齐桓公这次北伐,给了孤竹以毁灭性打击,孤竹国君被斩首。虽然国君被杀,但此次并未消灭孤竹。大约在四年之后(前660年),齐桓公又“北举事于孤竹、离枝(即令支——引者注)”,彻底征服了孤竹,孤竹国灭亡。

孤竹国在史籍中如草蛇灰线,时断时续,这个千年古国身上被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知之甚少。建国以后,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后,辽西和冀东发现了几处殷商遗址,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和陶器。孤竹国这个神秘的古国才开始一点点露出它的真实面目。

1973年,在辽宁省喀左县的北洞,先后发现了相临近的两处青铜器窖藏,北洞一号坑出有一件涡形纹的铜罍,高41.1厘米,口径16.8厘米,从形制看属于商代晚期。李学勤等先生释读其铭文为“父丁,孤竹,亚微”。学界称以“亚微罍”,这是研究商代孤竹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这几个字的大意是“孤竹君亚微为其父叫丁的所做铜罍”。亚微即著名的伯夷叔齐的父亲。“亚”,是商代诸侯在商王朝任职的官称。

除了孤竹国君任职于商王朝外,他们还与殷商王室多有通婚联姻。例如甲骨文中多有“妇竹”“妻竹”“竹妾”等词,这是孤竹国女子嫁于殷商王室的称谓。

1992年10月,河北迁安县(今迁安市)夏官营镇马哨村小山子商代遗址出土一件铜鼎和一件铜簋,器物年代在商晚期至周初之际。铜簋器底有铭文“箕”字,铜鼎内壁有铭文“卜”字。这两件铜器,据学者推测均为箕子之物。箕子,名

胥余

,是

文丁

之子,

纣王

的叔父,官至

太师

,封于箕(今

山西太谷

榆社

一带)。他是商末著名贤臣,被孔子誉为商之“三仁”之一,因谏阻纣王不听,佯狂为奴,遭到纣王的囚禁。周武王克商后,将箕子释放,但箕子心怀故国,不愿仕于周,“不忍商之亡,走之朝鲜。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河北迁安,商时在孤竹国境内,箕子器物出现在孤竹国境内,可见孤竹与商王朝关系密切。如今在河北迁安、卢龙等地还流传着箕子嫁女到孤竹的故事。这个铜簋很可能是箕子嫁女于孤竹国所陪嫁之物,因此流传至孤竹国。

上述遗址出土器物不多,而河北滦县响堂镇东法宝村后迁义遗址则出土器物众多,门类齐全,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后迁义遗址占地约1.44万平方米。从地层看,下层为龙山文化,上层为商文化,为我们研究晚商时期孤竹国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后迁义遗址发现于1990年3月,1999年10月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土坑竖穴墓9座,房址一座,灰坑40余处,出土青铜鼎、簋及金饰品、磨光陶器等文物200余件。其中金器有金耳环、金箔,玛瑙器有玛瑙环,青铜礼器有鼎、簋,兵器有斧、挂箭钩。该遗址出土器物众多,几乎包含了当时人们生活的所有必需物,全面地反映了农耕、渔猎、手工艺、装饰、贸易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最具特征的是该遗址中特殊的陪葬形式,在所清理的墓葬中,依据不同的规格分别在墓室中间陪葬有五、七、九等不同数量的牛头,数量越多表示规格越高,在有九个牛头的墓葬中,陪葬有鼎、簋、斧、挂箭钩、彩绘陶罐等,墓主人用较大的金耳环和玉玦作为装饰,也显示出身份的高贵。这反映出孤竹在礼仪制度上受到中原商文化的深刻影响,基本上与内地是一致的,但也具有自己的地域特色。

近年来,滦平县22个乡镇均发现山戎古墓群,少则十几座、多则数百座。目前已发掘清理山戎古墓五百余座,出土文物一万多件。山戎古迹和器物之丰富,价值之巨大,在全国是极为罕见的。其中的蛙面石人和青铜蛙形牌饰引起了世人广泛关注。蛙面石人与蛙形牌饰和山戎的蛙崇拜有关,是他们的图腾。最早人们是崇拜大自然、动物或者植物本身,到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思想意识的发展,崇拜的意识就逐渐从动物或植物等的原始形态向人开始过渡。蛙面石人,人蛙合一,正是原始自然崇拜向祖先人类崇拜的过渡,蛙面石人的发现就是那段历史的生动见证。另外,蛙面石人是中国图腾艺术史考古中的首次发现。《山海经》中记载了很多半人半神的图腾崇拜偶像,但始终没有相同时期的实物发现,蛙面石人填补了这一考古空白,也为研究中国图腾民族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孤竹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包括盆地、山地、丘陵等,滦河、青龙河、大凌河纵贯其中。盆地中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水丰沛,适宜发展农业。在辽宁喀左西南大凌河西岸小转山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圆形房子的石基和储藏窖穴,出土了不少农具,如石锄、石铲、石臼、石棒。辽西建平县水泉村遗址,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大体是孤竹人生活的地区,在房址附近的窖穴内发现炭化谷粒,经鉴定是粟、稷、蓖麻子等。这说明孤竹人不仅从事农业,而且农业还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另一方面,山地、丘陵则可发展畜牧、狩猎。《逸周书·王会》记载,孤竹以距虚为其特产。“距虚”,即驴骡之属,显然是属于畜牧经济的产物。正如李学勤先生指出的,孤竹虽有国君,孤竹城只是其国君所居,或一部分华夏化民众定居的地点,其人民的社会状况仍以游牧为主。

进入21世纪以来,孤竹国研究的最大进展莫过于其都城具体位置的确定。一般认为孤竹国都在今河北卢龙,主要根据是据唐人李泰所著《括地志》记载:“孤竹故城在平州卢龙南十二里,殷商诸侯孤竹国也”。《清一统志》提到孤竹山,在卢龙县西,孤竹国城在其阴。谭其骧先生《中国历史地图集》即根据此将孤竹国故城确定在河北卢龙县城南。李学勤先生明确指出,孤竹城在今河北卢龙县境是没有疑问的。虽然孤竹国都在河北卢龙基本上形成共识,但具体位置长期以来尚为一桩悬案。

2011年,河北省历史学会、河北省文物考古学会组织了18位省内外专家学者,到卢龙县蔡家坟实地调查,形成了“孤竹国都城就在卢龙城南”的共识,初步认定卢龙县蔡家坟村的北岭极有可能是孤竹国都所在地。蔡家坟村因清朝

兵部尚书

蔡士英的墓地建造于此而得名。2010年初,河北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将蔡家坟村的北岭确定为商遗址,此后,经过当地多方考证,发现北岭还曾被称为“孤子城”,并曾出土过大量的青铜器、陶器、石器等,加之蔡家坟就在距今县城南的12里,且靠近玄水(青龙河)和濡水(滦河)两河交会后的河道,地理位置与文献记载相合。因此,这里极有可能就是孤竹国国都所在地。

孤竹国具有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战国的中山国堪称先秦时期河北古国的双璧,在河北历史上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不是一个中心,而是多中心,包括辽河流域在内燕山南北地带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苏秉琦先生认为在史前时代,北方地区氏族社会的发展,在当时居于领先地位。距今八千年的赤峰兴隆洼文化,已到了由氏族向国家进化的转折点。距今五千年的红山文化,则标志着这里已率先由氏族社会跨入古国阶段,以辽西牛河梁红山文化祭坛、女神庙、积石冢为标志,产生了华夏最早的原始国家。燕北文化区一直和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的文化体系相一致。而孤竹国属于燕北文化区,这也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孤竹僻居一隅,而具有高度文明的原因。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夷夏二重性。

孤竹国作为商的侯国,本是华夏殷族的一支,与商王朝关系密切,主体属于殷商中原文化。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横跨长城南北,处于中原农耕文化与北部游牧狩猎文化的结合部,表现为农业经济和渔猎畜牧经济交错并存,在文化上形成了复合性、多元性等特点。春秋以后随着山戎等少数民族的兴起,占领孤竹之地,孤竹文化构成也开始发生变化。这也是它为何一方面能产生像伯夷、叔齐这样的古代圣贤,一方面又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色彩的原因所在。

在中国古代,华夏族(汉族)占主体,民族融合主要表现为以汉族为核心,融合其他少数民族,这是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主要形式。但在局部地区,由于当地少数民族占据了主体,汉族则可能被吸收而融入到了少数民族中。春秋时期,孤竹居民逐渐融入山戎、东胡等族中,正是这样一个由华变夷的例证。

正是由于孤竹鲜明的地域特点,在河北乃至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地位可以概况为三个方面:

1. 夷齐之故里

提起孤竹,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便是伯夷和叔齐。伯夷、叔齐已经成为孤竹文化标志性的人物。司马迁对伯夷、叔齐十分推崇,认为二人是为义而死,为他们专门立传,并冠于《史记》诸列传之首。伯夷、叔齐的史料,除了载于正史《史记》外,《论语》《孟子》《庄子》《吕氏春秋》等先秦典籍亦有记载,反映伯夷、叔齐在先秦时期已经具有极高的知名度了,而且随着时代的推移,评价越来越高。孔子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伯夷、叔齐,毫不吝惜赞辞,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论语·公冶长》),“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论语·微子》)“求仁得仁,又何怨乎?”称他们为“古之贤人”。孟子则称伯夷、叔齐为“清圣”,他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孟子·尽心下》)更是将伯夷、叔齐誉为一代圣人。降及唐代,一代文宗韩愈写了《伯夷颂》,对二人也是推崇备至。伯夷、叔齐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今河北唐山、秦皇岛地区,很多地方过去都有他们的庙宇,可惜“文革”以后,多荡然无存。卢龙县南有一书院山,相传为伯夷、叔齐读书处。1922年,郭沫若以伯夷、叔齐的故事为题材,写成了独幕话剧《孤竹君之二子》,使伯夷、叔齐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2. 儒家文化之源

“夷齐让国”“耻食周粟”,是孤竹历史上留下的最著名典故。在中国古代为了争夺皇位,兄弟父子之间反目,乃至骨肉相残的史不绝书,他们对皇位的贪欲,毫不吝惜地撕破了罩在血缘上的亲情面纱。而伯夷、叔齐相互逊让,最后双双出逃,所体现的礼让精神显得难能可贵。孔子开创的儒家,自汉代以后定为一尊,成为统治中国二千余年的占据统治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它讲求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而其核心是仁。伯夷、叔齐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仁、义、礼、孝、悌。第一,让国为大仁。伯夷、叔齐兄弟让国,充分体现了仁的道德标准。他们反对以暴易暴,耻食周粟,宁死以全仁,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求仁得仁”,堪称仁的典范。其二,让国为大义。义者,宜也,指符合正义或道德规范。孔子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显然孔子是极为重视义的。伯夷、叔齐兄弟让国,就是义字当先的。姜尚也称赞二人为“义人”。第三,让国为大孝。子爱利亲谓之孝,伯夷以父命为尊,宁可不做国君,也不违背父亲遗愿,这就是孝。第四,恪守臣子本分,反对以下犯上为重礼。因此,崇礼、守德、求仁、重义,构成了伯夷、叔齐思想的精髓。孔子思想受伯夷、叔齐影响甚深,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能从伯夷、叔齐身上找到源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伯夷叔齐影响了儒家思想的形成,于中国思想史可谓贡献厥伟。

3. 山戎文化之乡

中国古代对少数民族一般称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这主要是就地理方位大致而言的。这种观念形成较晚,在此之前,北方少数民族往往也泛称为戎。山戎就是分布在中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因其居于山中而得名,主要散布于今北京北部、张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岛及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等地。山戎名称出现甚早,《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它在春秋时期逐渐强大起来,吞并了燕国辽西、冀东的大片领土。此时孤竹国也被山戎占领,完全依附于山戎,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孤竹文化呈现出鲜明的山戎文化特色。除了中原商文化之外,山戎文化也构成了孤竹文化的重要因子。这在孤竹后期表现尤为突出。

若拉长视角,从先秦的历史发展链条上,更能凸显孤竹文化的价值。河北先秦文化遗迹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旧石器时代有张家口阳原的泥河湾,新石器时代有邯郸的磁山文化,战国时期有平山的中山国和邯郸的赵王城,而殷商、西周春秋时期尚无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而孤竹国正好可以弥补这一时段的空缺。在地域空间上也可以弥补河北东北部无重要遗迹的缺憾。因此,无论从空间,还是从时间跨度来说,孤竹文化在河北先秦史研究方面都具有填补空白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都很重视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文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诸如文化遗迹的修缮、重修,争夺文化名人,等等。孤竹作为千年古国,具有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理应成为拉动冀东旅游文化的引擎。笔者认为在开发利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打造“大孤竹”概念,整合各地资源

近些年来,卢龙县很重视孤竹这个文化品牌的利用。从1996年开始,卢龙相继建成了孤竹文物馆,成立了孤竹文化研究会,并于2006年升格为秦皇岛孤竹文化研究会,创办了《孤竹风》杂志,整理出版了《孤竹史稿》《卢龙记忆》《走近孤竹》等书籍。2009年,卢龙县被评为“中国孤竹文化之乡”。卢龙在挖掘孤竹文化和宣传孤竹文化方面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同时应该看到,卢龙只是孤竹的国都,只是孤竹国的一部分,并不能涵盖整个孤竹的面貌,更不能完全代表孤竹,而且卢龙是否就是孤竹的国都,学界也还存在一些争议。抚宁、滦县、迁安、滦平等冀东地区,甚至辽西和内蒙古南部,都有孤竹遗存和大量文物出土。因此,凡孤竹国疆域所及,都应包括在内,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孤竹。只有将孤竹放在一个大的地理时空背景下,才能凸显孤竹之所以能够立国千年的环境因素,才能对孤竹文化面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了解。应树立各地一盘棋的思想,摒弃地方主义。应明确,孤竹不是单纯属于卢龙的,也属于迁安、滦县、滦平等,乃至属于整个冀东、辽西的,更是属于整个中国的。

第二,积极吸纳学界成果,实现两者有效对接

冀东孤竹遗迹甚多,这些都是旅游开发可供利用的宝贵资源。例如,今在滦县境内有一首阳山,山上有夷齐庙遗址。据《滦县志》记载,首阳山,旧称洞山,山上有夷齐庙,1958年被毁。《卢龙县志》说:“清风台址在县西北十五里清风祠(夷齐庙)。孤竹都邑遗址居其右三里许,今属迁安地,东南为滦河、青龙河汇合平原。”据《迁安县志》,有孤竹长君墓和次君墓。另外,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冀东、辽西各地出土了大量与孤竹国有直接关系的考古发现,在学界引起巨大轰动,孤竹国研究一度成为学界热点。在学界的努力下,孤竹古国的神秘面纱一点点被揭去,美轮美奂、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孤竹文化开始展现于世人面前。但这些研究成果还大多局限在学术界,不为一般人所了解。有关部门应加强与学界沟通联系,追踪学界最新的孤竹成果,并吸纳到旅游开发策划中去,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2011年河北省历史学会、河北省文物考古学会组织内外专家学者,到卢龙县蔡家坟实地调查,倾向于认为蔡家坟就是孤竹国故都。如果能够坐实,将是河北孤竹文化的一大收获。

第三,建设孤竹文化博物馆,重视山戎文化

近些年来,各地孤竹文物发现很多,但由于散布于各地,对于一般民众来说,实在难得一见,更谈不上对孤竹文化有一整体认识。加强孤竹文化的普及,提高孤竹在全国的知名度,将这些文物汇集起来,筹建一个孤竹文化博物馆显得十分必要。由于一般都倾向认为卢龙是孤竹故都,在孤竹文化中最有代表性,可以考虑将博物馆设在卢龙。但在文物的征集方面,由于涉及几个县市,需要加强协调和沟通。另外,孤竹文化具有夷夏二重性的特点,一方面具有殷商中原文化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具有山戎的文化特色。相比河北其他各地,山戎文化的特色尤其值得重视,它显示出了孤竹文化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故在博物馆建设中,山戎文物的展示应是一个特别需要突出的方面。

相关标签:

​两汉时期的西域三十六国介绍 西域三十六国都分布在哪里
2023-10-26 02:42:32

​两汉时期的西域三十六国介绍 西域三十六国都分布在哪里

两汉时期的西域三十六国介绍 西域三十六国都分布在哪里 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

​北周历史详细介绍 北周皇帝年号与在位时间
2023-10-25 19:36:01

​北周历史详细介绍 北周皇帝年号与在位时间

北周历史详细介绍 北周皇帝年号与在位时间 北周 历史 详细介绍: 北周 详细介绍 北朝 之一。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由其子宇文觉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五年(公元557年—公元5...

​东周政治制度介绍
2023-10-25 19:33:46

​东周政治制度介绍

东周政治制度介绍 东周列国的政治制度 国与野 春秋和 西周 相似,在王国或侯国之内,分成国、野两个部分。国是都城及其四郊,是君主直接统治的区域;在郊以外到边境为野,或称...

2023-10-25 19:31:31

​五代十国历史简介 五代十国历史介绍 AD907-AD960

五代十国历史简介 五代十国历史介绍 AD907-AD960 五代 (公元907-960年)有时也称为 五代 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

​汉朝时期西域三十六国历史介绍
2023-10-25 19:29:16

​汉朝时期西域三十六国历史介绍

汉朝时期西域三十六国历史介绍 1、鄯善(楼兰) 西域古国名。国都扜泥城(今中国新疆若羌附近)。东通敦煌,西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东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扼丝绸之路的...

​秦朝历史介绍(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2023-10-25 19:27:00

​秦朝历史介绍(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秦朝历史介绍(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1简介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 完成古中原的统一大业并建立了中国 历史 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王赵...

​消失的古国之徐国历史介绍 徐国历代国君简介
2023-10-25 19:24:45

​消失的古国之徐国历史介绍 徐国历代国君简介

消失的古国之徐国历史介绍 徐国历代国君简介 徐国,是 西周 、春秋时代的诸侯国之一,国君为嬴姓。又称徐戎,亦称徐夷或徐方。夏代至周代,分布在今淮河流域(今山东郯城一带)...

​盘点历史上四次灭佛运动的原因
2023-10-25 19:22:30

​盘点历史上四次灭佛运动的原因

盘点历史上四次灭佛运动的原因 在中国最流行的两个宗教就是佛教和道教了,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而佛教则是东汉时期从 古代 印度(天竺)传入中国的,起初并没有多大的影...

​晋朝豪族陈郡谢氏历史介绍
2023-10-25 19:20:15

​晋朝豪族陈郡谢氏历史介绍

晋朝豪族陈郡谢氏历史介绍 关于六朝时期的陈郡谢氏家族,是仅逊色于琅琊王氏的第二大豪族。 一、谢氏家族史迹勾沉 谢氏家族祖居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家族的来源可能与周宣王...

​东北雄鹰高句骊历史介绍 高句骊简介
2023-10-25 19:18:00

​东北雄鹰高句骊历史介绍 高句骊简介

东北雄鹰高句骊历史介绍 高句骊简介 桀骜700年—— 古代 东北地方政权高句骊军事简史 作者:宋毅(恶魔之读书者) (一)序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 长侵天半,轮刀耀日...

​南北朝时期柔然汗国历史介绍 柔然汗国是怎么灭亡的
2023-10-25 19:15:45

​南北朝时期柔然汗国历史介绍 柔然汗国是怎么灭亡的

南北朝时期柔然汗国历史介绍 柔然汗国是怎么灭亡的 “柔然”一词,有认为是“聪明、贤明”之意,或认为含有“礼义、法则”之义,或认为源于阿尔泰语的“异国人”或“艾草”等...

​1930年9月23日:北平国民政府迁都太原
2023-10-25 00:10:52

​1930年9月23日:北平国民政府迁都太原

1930年9月23日:北平国民政府迁都太原 1930年9月23日(农历1930年8月2日),北平国民政府迁都太原。 1930年9月23日,北平国民政府迁都太原。 第四个国民政府——北平国民政府。 从1928年国民...

​隋朝什么时候建立的
2023-10-25 00:08:37

​隋朝什么时候建立的

隋朝什么时候建立的 公元581年建立隋朝。北周武帝宇文邕于公元577年攻破北齐,统一北方后,南北对峙的天平已明显向北倾斜,可惜他却英年早逝于578年去世,年仅36岁。 继位的北周宣...

​李世民最爱的6个女人
2023-10-25 00:06:22

​李世民最爱的6个女人

李世民最爱的6个女人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他总共当了二十三年的皇帝。不过在李世民二十三年的执政生涯中,他只有一位皇后,那就是文德皇后。文德皇后死后,...

​女娲和伏羲有孩子吗
2023-10-25 00:04:07

​女娲和伏羲有孩子吗

女娲和伏羲有孩子吗 伏羲是中华历史上一位很伟大的上古帝王。他娶了自己的妹妹,大名鼎鼎的女娲娘娘,两个人生育了人类。他还统一了整个华夏民族,教会了人们很多东西,还曾经...

​南京战役死亡人数
2023-10-25 00:01:52

​南京战役死亡人数

南京战役死亡人数 南京保卫战,是抗日战争中十分有名的战役。在规模方面,人数没有淞沪战役多;在持续时间方面,也没有衡阳战役多。可是在血腥程度说,可以说是在整个第二次世...

​1927年9月29日:“三湾改编”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023-10-24 23:59:37

​1927年9月29日:“三湾改编”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927年9月29日:“三湾改编”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927年9月29日(农历1927年9月4日),“三湾改编”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三湾改编是秋收起义失败后部队在江西省永...

​中国历史上的八大猛将
2023-10-24 23:57:22

​中国历史上的八大猛将

中国历史上的八大猛将 1、项羽 项羽是中外历史上大家公认的第一猛将,在所有中外正史书籍中,项羽是单场杀敌最多的将领,而关于其最高杀敌记录是数十百人。 2、霍去病 霍去病一...

​岳飞死后被埋在哪里
2023-10-24 23:55:07

​岳飞死后被埋在哪里

岳飞死后被埋在哪里 1142年(绍兴十二年)岳飞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秘密杀害在大理寺的牢狱之中。也是在这个寒寂的夜晚,小狱卒隗顺做了一个勇敢且疯狂的决定:他用布匹把岳飞...

​历史上真实的宋仁宗和曹皇后
2023-10-24 23:52:52

​历史上真实的宋仁宗和曹皇后

历史上真实的宋仁宗和曹皇后 宋仁宗与曹皇后其实就是老太后强行撮合的,因此一开始的时候两人其实并没有什么感情,当然后来是有所改观的。而张氏与宋仁宗就相当于是两个人谈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