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锦衣卫职权到底有多大?

2023-10-26 10:11 来源:秀流网 点击:

明朝的锦衣卫职权到底有多大?

明朝的锦衣卫作为特务机构,想必很多人已经了解。但鲜有人知的是,除了锦衣卫之外,明朝还曾出现过三大特务机构。每当缇骑出动时,天下必会因此骚动。四大特务机构掌权时期,上至藩王宰相,下至普通百姓,几乎都处于其监视之下。若是有人稍稍逆了他们的命令,就会面临家破人亡的悲惨下场。

这四大特务机构“代天巡狩”,经常四处缉捕巡查,使得明朝举国上下都笼罩在恐怖的阴影之中。

这里,我们先来说说锦衣卫。

锦衣卫,原本为军事建制。明朝初年的军制相对简单,基层的单位主要为“卫”与“所”,归属京城管辖的卫所大约有48处。朱元璋为了进一步改革禁卫军建制,他组建了12个亲军卫,而“锦衣卫”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支。负责掌管锦衣卫的指挥使,一般都是皇帝身边的亲信武将,极少出现由太监出任的情况。

锦衣卫的主要职责是“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即:其中的一部分人是负责展列仪仗、执掌侍卫,以及跟随帝王巡视的锦衣卫。这一类锦衣卫,其实,与传统意义上的禁卫军没什么区别。虽然,他们也被称为“将军”,但是,平时却只负责在宫中侍立、通传帝王的命令,有时甚至还会兼做守卫工作。

但是,这些锦衣卫却并非等闲之辈,他们通常长得人高马大,声音极为洪亮。单从外表来看,便已经是威慑力十足。

image.png

其余的锦衣卫则主要负责“缉捕巡查”,这也是锦衣卫有别于历代禁卫军的特殊之处。

当初,朱元璋创建锦衣卫主要是为了仪仗,但因其后来滥杀功臣,且认为诸如大理寺、都察院及刑部等司法机构都不好用,便直接升级了锦衣卫的功能,使其成为帝王的私人警察。南北镇抚司是锦衣卫负责刑事案件的机构,其中,皇上钦定的案子由北镇抚司负责。

北镇抚司拥有独立的监狱,可自行审讯、逮捕和处决。南北镇抚司其下共设有五个卫所,掌管这些卫所的统领,被称为千户、百户、总旗、小旗,普通士兵则称为力士、校尉。力士和校尉进行缉拿任务,被称作“缇骑”。根据记载,缇骑数量最多可达六万人,最少为一千人。

锦衣卫官校通常会选拔身体强壮有力,且无不良嗜好的良民入充,之后,则需要其凭借资历和能力逐渐升迁。但值得一提的是,锦衣卫这一官职是可以世袭的。

明朝的开国君王朱元璋出身贫寒,他是通过打仗坐上的皇位。而后来的朱棣,也是依靠武力夺走了侄子的江山。所以,无论是因为明皇室出身的特殊性,还是朱棣谋夺皇位的原因,明朝的帝王们对于皇权的维护有一种天然的警惕性。出于种种原因,这一时期,锦衣卫“缉拿搜捕”的职能被无限扩大。

而手握大权的锦衣卫们,更肆无忌惮地倚仗手中的权力制造事端,铲除异己,以实现自己平步青云的野心。譬如,明成祖时期的纪纲,明武宗时期的钱宁等。然而,最臭名昭著的,当属北镇抚司,其独立的大牢中关押了不计其数的无辜之人,更有许多忠贞之臣死在锦衣卫的酷刑之下。

但细思极恐的是,这种人人自危的恐怖氛围与武则天的短期出现不同,明朝几乎是接连不断。毫无节制的捕杀行动,使得帝王与百官、民众及军队离心离德。

后来,甚至有人评价,大明帝国并非因流寇而亡,而是因厂卫而亡。

相传,曾有一位名叫宋濂的开国重臣,其秉性忠厚老实,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却总能为朱元璋排忧解难。一次下朝后,可能是因为宋濂年纪已大,且频繁早起上朝,所以,感到有些体力不济。于是,他便随口赋了一首诗:“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遂得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次日上朝,朱元璋一见到宋濂便询问道:“昨天赋的那首诗真是好诗,但我平日里,却并未嫌你迟啊,你还是将其改为“忧”吧。宋濂一听,连忙跪拜谢罪。当时,宰相不过是因为劳累感叹了一下,第二日便传到了皇上的耳朵里。可见,当时锦衣卫的势力的确十分庞大。

此外,锦衣卫还有一项职能——“执掌廷杖”,简而言之,便是皇帝训诫违法士大夫的酷刑。

若是哪位官员惹怒了皇帝,他便要被施以廷杖之行。违纪官员先要被扒去官服,双手反绑在背后,然后,押送至午门行刑。在行刑点,司礼监掌印太监及锦衣卫指挥使一左一右站立,受刑的官员则被裹在大布袋中。一声令下,棍棒像雨点一样落在受刑者的屁股上。

行刑之人一般为锦衣卫校尉,因为,这些人都经过严格的训练,所以,可以根据锦衣卫指挥使及司礼太监的暗示,准确掌控受刑人的生死。若两人的脚呈八字张开,那就表示需留受刑人一条命。若两人脚尖向内靠拢,则意味着受刑人九死一生。

廷杖之刑对士大夫的精神和肉体,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但因皇帝对此刑罚情有独钟,所以,锦衣卫们便也乐此不疲。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说东厂。

除了锦衣卫,明朝还曾设立两个特务机构,即:东厂与西厂。东厂最初由朱棣建立,当初,其发动“靖难之役”,谋夺了侄子的帝位。之后,虽如愿登上皇位却一直担心大权旁落。

朱棣的担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建文帝未死的流言甚嚣尘上;

第二,朝中大臣并不怎么支持他。

彼时,锦衣卫设在宫外并不能时刻满足朱棣的需求,于是,为了稳固皇权朱棣便开始建立只服务于帝王一人的专制机构。当初,朱棣率兵夺权时宦官贡献了极大的力量,譬如:郑和、道衍等人。所以,在朱棣的心中,宦官这一群体是值得依靠的。而且,这些宦官大多居住在皇宫,皇帝差遣起来也比较方便。

所以,在明朝迁都北京之后,朱棣就建立了一个由宦官统领的侦缉机构。因为,这一机构位于东安门的北边,所以,也被称为东厂。

东厂的主要功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最初,东厂仅负责缉拿犯人,并无审讯的权力,其抓捕的罪犯一般要交由锦衣卫的北镇抚司来处理。但是,到了明朝晚期,东厂也拥有了独立的监狱。东厂的首领是东厂掌印太监,通常也被称为厂督和厂主,其地位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

除此之外,东厂设有一名千户、一名百户、若干掌班、领班和司房。其中,负责侦缉的是番役和役长,役长也被称作档头,而番役则是寻常所说的“番子”。

东厂负责的侦缉范围极广,北镇抚司审讯重犯,朝廷会审大案,东厂均要差人听审。朝廷的各个衙门内都有东厂人员坐班,以达到监视官员的目的。一些重要的文书,诸如:兵部的边报、塘报等,均需经过东厂人员的查看。甚至,连平民百姓的生活,诸如油盐酱醋茶的价格,也被东厂列入了稽查范围。

锦衣卫需要通过奏折汇报皇帝,但是,东厂却可以直接向皇帝汇报,两者的地位可见一斑。

image.png

东厂府衙设计的十分气派,其大厅左侧供奉着岳飞的雕像,右侧刻着胰式芏案的典故。历届东厂厂主的牌位,都需供奉在西侧的祠堂中,堂前甚至还立了一座“流芳百世”的牌坊。

但讽刺的是,东厂的所作所为与这些摆设相差甚远。东厂番子虽整日在京城的街头巷尾活动,但却并不是在为朝廷办事。他们经常罗织罪名,诬陷百姓,妄图从中敲诈一笔。到了明朝中后期,东厂的侦缉权限进一步扩大,甚至,连偏僻的远州都出现了东厂人员的身影。

虽然,东厂的建立时间晚于锦衣卫,但是,其地位却是后来居上。这主要是因为东厂厂主与皇帝联系密切,且又身居皇宫,极易得到帝王的信任,所以,东厂与锦衣卫逐渐成为了上下级关系。可以说,在宦官一手遮天的时代,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厂主,还需要下跪磕头。

说完了东厂,我们再来说一说西厂。

西厂在历史上的存在时间较短,它的建立与成化年间的一些民间秘案有很大的关系。相传,在明宪宗统治时期,京城出了一桩“狐妖夜出”的悬案,接着,又出现了妖道蛊惑人心的事情。

当时,这位妖道笼络了不少朝中的宦官,图谋不轨。虽然,这些人最后都被锦衣卫一网打尽,但是,明宪宗却因此事深感侦缉势力的不足。于是,他便命身边随侍的太监汪直出宫刺探消息。但是,汪直却以此为契机,四处捕风捉影,搜集了许多所谓的“秘密”。

在他将这些事汇报后,明宪宗觉得这些消息极具价值,且对汪直的办事能力较为满意,便命他继续做下去。过了几个月,宪宗创建了一个崭新的内廷机构——西厂,并命汪直担任首领。西厂的军士主要从禁卫军中挑选,而选中的这些人则需自行添置部下。仅仅过了几个月,西厂的人员数量便超越了东厂。

当初,创建西厂的初衷本是为帝王打探消息,但是,汪直作为首领,却将此作为了升官发财的捷径。他拼命构置要案、大案,其办案速度之快,数量之多,以及牵扯的人员数量都远超东厂和锦衣卫。

此外,西厂还布下了全国性的侦缉网络,主要打击京内外的官员。

若怀疑某个官员,西厂人员便会直接逮捕,而不必征得皇上的同意。之后,自然是严刑拷打,尽量将案件弄大。另外,西厂还严密监视着平民百姓的生活,若有人言行不端,便会立即被西厂以妖言罪处置。西厂在短短五个月的时间,搞得举国上下人人自危,甚至一度迫使朝廷官员联合上书。

当时,以商辂为首的辅臣们一同上书,言辞恳切的陈述西厂带来的危害,还一一罗列了汪直犯下的罪状。明宪宗看过奏章后极为震惊,他下令撤销西厂,同时,遣散西厂的工作人员。但没了西厂之后,宪宗又觉得少了点安全感,于是,在戴缙等奸臣上书吹捧汪直后,又恢复了西厂。

在废与举之间,仅隔了一个月。汪直官复原职后,办案更加严酷,而吹捧他的戴缙,也因此得到了高升。此后的五年内,汪直又陆续办了无数的“惊天大案”,他将朝中反对自己的大臣,如项忠、商辂等人一一铲除,他的权势也因此达到了顶点。

后来,汪直过分扩张的权势引起了宪宗的警觉,他最终被调离京城,随后,西厂被解散。

最后,就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内行厂了。

明武宗登基后,刘瑾作为大太监手握大权,不仅使太监实力再次崛起,连从前被撤销的西厂,都得到了再次营业。

此时的东、西两厂均由刘瑾统管,但两者并不是合作关系,而是争权夺利,互相打击。为了逆转这一情况,刘瑾又秘密建立了内行厂,由其直接领导。这一机构的功能与东、西两厂一样,但侦缉范围显然更大,因为,连东西厂与锦衣卫等特务机构都被其严密监视。

这一时期,明朝出现了四大特务机构并存的局面。一直到刘瑾垮台,武宗才撤销了内行厂与西厂。总而言之,厂是司礼监太监掌管的宦官机构,而卫则是由指挥使掌管的军事机构。厂中的一些属官,如隶役、缉事等,均是从锦衣卫队伍中调拨的。

可见,厂与卫之间存在盘根错节的关系,二者都被视作明朝皇权的重要支柱,极受重视。厂卫制度是帝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推行的个人政治举措,其最大的功能,是让朝廷官员时刻处于被监视的恐慌之中。任何看似“不老实”的言行,都可能导致难以预料的恐怖后果,所以,朝廷官员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但物极必反,这些特务机构倚仗特权残杀忠良,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在明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中,东、西两厂、锦衣卫以及内行厂这四大特务机构,始终扮演着极为特殊的角色。它们受命于君王,却被太监所牵制;它们因加强皇权而居功赫赫,却因恃权妄为臭名远扬;它们试图守卫明朝的政权,却为其灭亡埋下了祸根。

所以说,明朝这四大特务机构的功过是非,值得后人思考。

相关标签:

​三国蜀汉政权最先灭亡的十大原因 蜀国怎么灭亡的?
2023-10-26 10:09:29

​三国蜀汉政权最先灭亡的十大原因 蜀国怎么灭亡的?

三国蜀汉政权最先灭亡的十大原因 蜀国怎么灭亡的? 刘备 历尽沧桑艰难创立的蜀汉政权是在公元263年灭亡的,而东吴政权是在公元280年灭亡的。其实从 历史 资料和文献上来看,蜀汉...

​西域三十六国之龟兹国历史介绍
2023-10-26 10:07:14

​西域三十六国之龟兹国历史介绍

西域三十六国之龟兹国历史介绍 龟兹国(拼音qiūcí,梵语Kucina)又称丘慈、邱兹、丘兹,是中国 古代 西域大国之一,汉朝时为西域北道诸国之一,唐代安西四镇之一。为古来西域出产铁...

​西夏是如何灭亡的 蒙古帝国为何首要攻击目标是西夏?
2023-10-26 10:04:59

​西夏是如何灭亡的 蒙古帝国为何首要攻击目标是西夏?

西夏是如何灭亡的 蒙古帝国为何首要攻击目标是西夏? 12世纪,蒙古高原上的蒙古部逐渐从一个小部落发展成为强大的政治势力,正当蒙古人兴起之际,驻在蒙古高原上从事游牧和狩猎...

​唐朝中期的甘露之变背景 甘露之变经过 甘露之变影响
2023-10-26 03:02:47

​唐朝中期的甘露之变背景 甘露之变经过 甘露之变影响

唐朝中期的甘露之变背景 甘露之变经过 甘露之变影响 公元835年(唐大和九年),27岁 唐文宗 不甘为 宦官 控制,和李训、郑注策划诛杀 宦官 。夺回 皇帝 丧失的权力。11月21日, 唐文...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2023-10-26 03:00:32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楚国大约在 西周 初期正式立国。由于楚国 历史 悠久,国力强大,文化发达,所以在南方自成一大政治文化的中心,它不但在生活习俗、语言传统...

​北周历史介绍 北周皇帝世系表 AD557-AD581
2023-10-26 02:58:17

​北周历史介绍 北周皇帝世系表 AD557-AD581

北周历史介绍 北周皇帝世系表 AD557-AD581 北周(557年-581年)又称后周(唐宋以后鲜用),宇文周,是中国 历史 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是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

2023-10-26 02:56:02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之吐谷浑历史介绍 AD285-AD663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之吐谷浑历史介绍 AD285-AD663 吐谷(yù)浑(285―663),亦称吐浑,中国 古代 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藏族人民称之为阿柴。是 西晋...

​消失的古国之大宛历史介绍 大宛民族历史简介
2023-10-26 02:53:47

​消失的古国之大宛历史介绍 大宛民族历史简介

消失的古国之大宛历史介绍 大宛民族历史简介 大宛国位于帕米尔西麓,锡尔河上、中游。大宛在当时东西交通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汉武帝 时,张骞通西域,首先到达大宛。大宛久...

2023-10-26 02:51:32

​西汉历史介绍 西汉皇帝列表世袭 BC202-AD8之二

西汉历史介绍 西汉皇帝列表世袭 BC202-AD8之二 地方制度 汉朝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郡国同级。 5 西汉 经济 收回铸币权 汉景帝 像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这一方面造成币制混...

​十六国历史之后赵历史介绍 后赵皇帝列表 AD319-AD351之二
2023-10-26 02:49:17

​十六国历史之后赵历史介绍 后赵皇帝列表 AD319-AD351之二

十六国历史之后赵历史介绍 后赵皇帝列表 AD319-AD351之二 在大兴元年(318年)七月刘聪死后,子刘粲继立为汉帝,但为受遗诏辅政的大臣靳准所杀,准自立为汉天王。因此,石勒自襄国...

​西汉历史介绍 西汉皇帝列表世袭 BC202-AD8
2023-10-26 02:47:02

​西汉历史介绍 西汉皇帝列表世袭 BC202-AD8

西汉历史介绍 西汉皇帝列表世袭 BC202-AD8 西汉 (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与 东汉 (后汉)合称 汉朝 ,是中国 古代 秦朝 之后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公元前202年2月28日, 刘邦 称 皇帝 ,定都...

​孤竹国历史介绍 孤竹国历史简介
2023-10-26 02:44:47

​孤竹国历史介绍 孤竹国历史简介

孤竹国历史介绍 孤竹国历史简介 提起中国 历史 上存在时间最长的王朝,一般人会想起享国八百年的周朝。实际上还有一个国家比周朝存在时间长得多,那就是孤竹国。 一 孤竹,亦作...

​两汉时期的西域三十六国介绍 西域三十六国都分布在哪里
2023-10-26 02:42:32

​两汉时期的西域三十六国介绍 西域三十六国都分布在哪里

两汉时期的西域三十六国介绍 西域三十六国都分布在哪里 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

​北周历史详细介绍 北周皇帝年号与在位时间
2023-10-25 19:36:01

​北周历史详细介绍 北周皇帝年号与在位时间

北周历史详细介绍 北周皇帝年号与在位时间 北周 历史 详细介绍: 北周 详细介绍 北朝 之一。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由其子宇文觉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五年(公元557年—公元5...

​东周政治制度介绍
2023-10-25 19:33:46

​东周政治制度介绍

东周政治制度介绍 东周列国的政治制度 国与野 春秋和 西周 相似,在王国或侯国之内,分成国、野两个部分。国是都城及其四郊,是君主直接统治的区域;在郊以外到边境为野,或称...

2023-10-25 19:31:31

​五代十国历史简介 五代十国历史介绍 AD907-AD960

五代十国历史简介 五代十国历史介绍 AD907-AD960 五代 (公元907-960年)有时也称为 五代 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

​汉朝时期西域三十六国历史介绍
2023-10-25 19:29:16

​汉朝时期西域三十六国历史介绍

汉朝时期西域三十六国历史介绍 1、鄯善(楼兰) 西域古国名。国都扜泥城(今中国新疆若羌附近)。东通敦煌,西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东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扼丝绸之路的...

​秦朝历史介绍(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2023-10-25 19:27:00

​秦朝历史介绍(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秦朝历史介绍(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1简介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 完成古中原的统一大业并建立了中国 历史 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王赵...

​消失的古国之徐国历史介绍 徐国历代国君简介
2023-10-25 19:24:45

​消失的古国之徐国历史介绍 徐国历代国君简介

消失的古国之徐国历史介绍 徐国历代国君简介 徐国,是 西周 、春秋时代的诸侯国之一,国君为嬴姓。又称徐戎,亦称徐夷或徐方。夏代至周代,分布在今淮河流域(今山东郯城一带)...

​盘点历史上四次灭佛运动的原因
2023-10-25 19:22:30

​盘点历史上四次灭佛运动的原因

盘点历史上四次灭佛运动的原因 在中国最流行的两个宗教就是佛教和道教了,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而佛教则是东汉时期从 古代 印度(天竺)传入中国的,起初并没有多大的影...